離寧波城區不遠
藏著一個千年古村落
村中明清建筑眾多
河道縱橫,民風淳樸……
古色古香的村落和村民的生活形態
無論在哪個季節,都散發著別樣的韻味
▽走馬塘
走馬塘古村位于鄞州區姜山鎮南面,與奉化區相毗鄰。它始建于北宋時期,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據考證,從宋代到明代,走馬塘陳氏共出了76名進士,是古代科舉家族的典范。
因此,走馬塘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
走馬塘的黃昏時光里 藏著寧波老底子的模樣
夏天,走馬塘的黃昏時光要用腳步丈量的。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側逆光勾出了整個古村的輪廓。
行走在古村的小巷,你會發現,各種植物在青磚、灰瓦及梅園石的縫隙中競相生長,新生和舊物生發出一種時空交錯的美好。
走馬塘的黃昏顯得安靜而有煙火氣
弄堂里,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嘎吱嘎吱”的椅子上,聊著過去和現在。吃早夜飯的村民會先在家門口灑上一盆清涼的水,以驅散夏日的熱浪。
稍后,他們擺開桌子,咪幾口小酒。飯桌上,菜不多,多是田里自種的,于他們而言,生活的滋味盡在杯中。桌子下,看家的狗安靜地趴在主人身旁,看著主人細嚼慢咽。
在自家門口吃夜飯
村民的家門大多沒上鎖,都是敞開著的。古宅與古宅間相互連通,弄堂里吹著夾著野花香味的涼風。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讓走馬塘原住民的性格里多了幾份風淡云輕。
村口有處荷花池,此時,正值荷葉田田,一涵碧綠。荷花池中央有二條石砌的橋,人走在橋中,猶如飄在荷花中間,頗有幾分仙氣。
據傳,陳氏以耕讀傳家,取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與“剛直不阿”之喻,要求子弟以荷為做人的規范,故在家門前挖了水塘,盛植荷花。后來,族人為傳承美德,還把荷花作為村花、族花,這在村居氏族中也并不多見。
老建筑與荷塘相映生輝
荷塘邊的民居保留著青磚粉墻,飛檐翹角的古典建筑,是走馬塘最具代表性的景色之一,也是村里人氣較旺的地方。
晚飯后,荷池邊的石板路,成了村里的“信息港”,大家以乘涼的名義聚在一起,搖著扇子,海闊天空講大道,一種久違的生活原味撲面而來。
荷池邊的這條石板路成了走馬塘人講大道的好地方
夜幕降臨時,走馬塘顯得更加寧靜,只有樹上的蟬鳴和荷池的蛙聲,與懸掛在天上的月亮譜寫了一首夏夜奏鳴曲。
古老的走馬塘似乎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在隔空對話,它像一位老人,一邊眺望遠處拔地而起的高樓,也打量著霓虹閃爍的繁華,而它仍堅定、從容地守著歷史滄桑,也保留了從前的慢。
文化已成了走馬塘人的一種內蘊的氣質,這樣的氣質至今仍在陳氏家族中延續。
也許,走馬塘的黃昏情味,是寧波人老底子的真切模樣。那鮮活的樣子,隨時光流逝,顯得悠遠而綿長。
弄堂口洗衣的老人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