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這是《徐霞客游記》開篇第一句,從浙江寧海開始,他開始了長達34年的游歷人生。
在這部《徐霞客游記》中,徐霞客對寧海這座小城毫不吝惜地給予了諸多溢美之詞。
去前童古鎮找尋獨特的文化內涵
來寧海,首先到前童古鎮。古鎮建于南宋末年,當時一位名叫童潢的官員,在一次游歷中偶然發現這塊“山環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于是舉家遷徙到此,前童古鎮由此得名。
詩畫前童
白溪水在古鎮靜靜流淌,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曲徑。民宅、書院、祠堂各具風姿;老街、亭臺、牌坊交相輝映。于是,前童古鎮便有了“浙東麗江”的美譽。
贊美前童古鎮的詩句很多,吳亞卿經前童初訪浙東大峽谷后曾寫下一首七律:
車轉前童訪白溪,山嵐水靄木萋萋。
風來仙谷輕搖影,源溯天臺不染泥。
駕鶴王喬傳幻跡,采芝道祖躡云梯。
飛龍湖上悠游罷,逸興閑情付品題。
在《徐霞客游記》中,更為前童古鎮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古老的街道上,隨處可以見到大紅燈籠。七彩油紙傘把古老的街道裝點成一片美麗的景象。來到前童古鎮,親自走過古鎮的大街小巷,便能體會到詩詞的美妙。
古色古香
這座始建于宋末,盛于時清的古鎮,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卷。
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子里,古老的民居、斑駁的墻壁,整個古鎮處處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古鎮的中央是童氏宗祠。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18年,由明代大儒方孝孺親自設計,方孝孺不僅設計了童氏宗祠建筑,而且制定了祭祀制度和童氏族規來維系整個家族的有序性,從此奠定了前童宗族文化的基礎。《塔山童氏譜志》記載:“我族有宗祠,制定于方正學先生。”
走進童氏宗祠,可以見到戲臺、天井、東西廂及正廳,宗祠是個封閉式的四合院。
前童古鎮按“回”字九宮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進村莊,潺潺溪水挨戶環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凈衣,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墻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梁畫棟門樓,蒼涼中顯現出昔日曾經的繁華。
陳逸飛曾率領攝制組在前童古鎮拍攝故事片《理發師》。
電影講述的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日軍侵占上海。技藝高超的理發師陸平,因意外殺死了一名日本軍官,只好逃難到江南古鎮,投靠師傅的師兄宋豐年。宋豐年的女兒宋嘉儀和陸平一見鐘情。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人純潔的愛情在戰爭的陰影下,卻開放出了最為燦爛的情濃與愛意。然而宋豐年為了女兒日后能有所依靠,將宋嘉儀嫁給了國民黨軍官葉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無情的時世和難以抗拒的命運,生生將二人分開。時事流轉,命運弄人,一場曲折漫長的愛情故事由此展開……
古鎮里有一座逸飛影院,影院是免費開放的,里面播放的便是這部陳逸飛拍攝的故事片《理發師》。影院里可以看到當時拍攝電影留下的理發店場景。
舌尖美味
古鎮里可以見到許多前童特色小吃。前童古鎮三種特色小吃,分別為老豆腐、空心豆腐和香干,由于其口味的獨特性以及濃郁的歷史價值被統稱為前童三寶。
前童三寶與其他的豆制品不同,這里的老豆腐,白嫩滑鮮香;油豆腐,比杭州的長一倍,色金黃,中間幾乎完全炸空,剛出鍋時香脆;豆腐干,香鮮細韌,結實耐嚼。
據說“前童三寶”是用當地六月黃豆精選原料,白溪水清洗浸泡,加上傳統工藝,石磨豆漿,細濾慢煮,鹽鹵點腐,壓榨成型。
前童古鎮還有一大特色美味,那就是街邊的麥餅。麥餅種類樣式很多,有甜有咸,有面粉拌海苔的,有拌蝦皮的,還有包餡的……
夜色古鎮
夜幕降臨的前童古鎮,是另一番風景。
夜幕在古鎮到來,古鎮里亮起燈,沒有了白天熙熙攘攘的游客,夜晚的前童古鎮散發著靜謐的氣息。
古鎮的夜,只有寂靜的古樹,老宅院和隱約可聞的流水聲。
小巷子里可以見到吹糖人的小販,夜色中的古鎮也不缺有趣的氣息。
在夜晚燈光照耀下的前童古鎮,更能讓人感受到寧靜的氛圍。
古街上有一處前童郵局,里面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紀念品和明信片。
燈光照著古鎮里的小路,眼前的一切散發著安靜的光芒。
“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嘩嘩,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戶戶。前童古鎮給人的感覺是慢悠悠的。
前童古鎮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