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年
杭州就喜報捷傳
兩位“杭州會議大使”
在各自學術領域取得優異成果
1月10日,浙大化學系肖豐收教授參與研究的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相關論文,被國際頂級雜志《科學》在線刊登!
同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大學光電學院劉旭教授團隊憑借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左圖肖豐收大使研究成果刊登《科學》,右圖劉旭大使團隊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
肖豐收大使
從羊圈里找到靈感,以雞蛋為設計模型
經過3年多的集中攻關,浙江大學肖豐收大使團隊,構筑起了一系列“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在70℃的溫和條件中將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轉化率為17.3%,甲醇選擇性達到92%,是當前的最高水平。
肖豐收團隊從如何讓鎖住頑皮的雙氧水角度出發開展研究。他們想到農村中的羊圈,通過圍欄讓羊群無法跑走。“何不試試在反應中也加一個圍欄,圈住雙氧水。”肖豐收說就是這么靈光一現的想法,他們就便著手實驗,很快就成功了。
在分子篩晶體幾百納米的反應區,科研團隊還在“螺螄殼里做道場”。用肖豐收的話說,整個結構就像是一個雞蛋:“金屬催化劑是蛋黃,沸石分子篩是蛋清,分子圍欄是蛋殼。”
在過去十多年的工作里,肖豐收一直致力于如何將“蛋黃”更高效、綠色地鑲嵌到“蛋清”中。通過特殊工藝,科研人員將催化活性納米顆粒嵌入沸石分子篩,就能讓催化劑更加穩定,從而可以將效率發揮到最大。
肖豐收說:“我們實驗室有3000個反應釜,我們以群狼戰術,在單位時間內盡可能做更多實驗,快速找到有效路徑。”
本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項目、優青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殼牌石油公司國際合作項目等資助。部分實驗得到了山西大學楊恒權教授課題組的幫助。
“
《科學》雜志的匿名評審表示,
這項工作針對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催化反應,
巧妙地設計了與反應步驟相匹配的“分子圍欄”的催化劑。
”
劉旭大使
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
劉旭大使參與的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項目,針對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瓶頸,在超分辨的基礎方法方面,提出移頻超分辨的新方法,突破無標記、普適性標記無法實現超衍射極限成像的瓶頸;提出輻射微分技術,解決分辨率與信噪比不易兼得的難題。
這項技術實現了亞百納米分辨率的信息獲取,為腦神經、生命科學、納米制藥等領域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項目申請并授權了一系列發明專利,發表了百余篇SCI論文,建立了我國自有超分辨技術體系。
◆ ◆ ◆ ◆ ◆
小貼士
“杭州會議大使”
——肖豐收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亞洲太平洋催化理事會(APCAT)秘書長
中國催化學會委員
中國分子篩學會委員
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 編委
催化學報編委
物理化學學報編委
I&EC Research副主編
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
“杭州會議大使”
——劉旭
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中國光學學會秘書長
國際光學學會會員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員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光學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
再次祝賀兩位“杭州會議大使”!
也期待越來越多相關會議
在杭州落地
相信在各位“杭州會議大使”的努力下
未來可期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