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糯松滑、五味相宜、鮮咸合一…你記憶中的寧波味道是怎樣的?是那一塊梁弄大糕的蜜甜?那一口龍鳳金團的軟糯?還是那一塊象山米饅頭的松軟?
直到5月20日,“溫故”非遺展第一十九回“情味”,都在余姚陽明古鎮有展出。
“溫故”非遺展由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寧波市文化館與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創新打造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覽品牌。為秉持有傳承、有創新的理念,成功傳遞有溫度、有故事的非遺背后的精神價值,推動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傳承,展覽在主題、內容、形式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自2017年至今,已推出18期主題展覽以及寧波文博會、中國寧海徐霞客開游節等專場特展,并通過中日韓漆藝交流會、保加利亞索菲亞中國文化中心展覽等國際化交流展覽形式,形成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力,在線上線下引爆了千萬級流量。
以非遺美食老寧波的味道,描述人世間的情味,以復古的調子,呈現舊時光的風味視覺。
我們對于食物的品味,吃的不僅僅是溫飽和味道,而是品嘗其背后的人情關懷、日常道理。這也是老底子沉淀下來的生活美學。
展覽從寧波源遠流長的米文化和鹽文化兩條主線展開,一樓從余姚河姆渡的稻作文化開始,展示了一些與寧波米稻特色息息相關的糕點。
印糕互動區域聚集了火熱的人氣,不少觀眾表示,印糕看似簡單,實則有很多細微的講究。
二樓以鹽的故事展開復合之味的描述。在國家級非遺項目曬鹽技藝下,以微景觀的形式復刻了鹽農曬鹽的勞作場景。為了讓大家進一步感受曬鹽技藝,展覽還設計了沙盤互動,觀眾可以從中體驗曬鹽的相關技藝,手感非常治愈。
圖文素材來源:溫故”非遺展“主辦方形而上設計
編輯:菘霙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