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會展三新展,8月13-14日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辦,同期活動舉辦了3場專題論壇、1場主題午餐會、3場八仙營火、2場精品講座、2場實操課堂、1場特別活動。此外,還有聚焦于新技術、新設備、新服務的展覽活動,現場人頭攢動,互有交流,無處不充滿著精彩和熱烈。
《會議》一直是會展三新展的戰略合作媒體,同時中國會議產業大會(CMIC)也是其重要的合作平臺之一。作為自始至終參與三新展的代表,確實見證了前五屆三新展的成長與創新,而且在與行業從業者交流的過程中,也對更多業內的發展情況有了多方面的認識。2025年第六屆會展三新展移師上海,意料之中,卻也是驚喜之外:作為國內主要的會議目的地,上海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也是產業鏈完善且集中的目的地所在,更是諸多會議活動組織者的聚集地,特別是國際企業活動、國際會議活動等。
這屆會展三新展給行業帶來了什么?我倒覺得不妨從品質、交流、氛圍和細節觀察這四個點說開來:
品質:活動依然豐富,內容保持豐滿
與前五屆保持超級一致的亮點是活動形式依然是豐富多樣,并且內容方面還是保持豐滿,專業論壇,行業對話,精品講座,實操課堂,還有漫談的八仙·營火,有中規中矩,也有不一樣的輕松自然,因此,參加一場會展三新展往往是“累并知足”,就是會展ben主理人鋒哥也自嘲:第六屆會展三新展讓參會代表逛到累為止——這是活動組織者的職責,也是其最有價值的核心。
活動期間,筆者不僅在展場逛到腿抽筋,和眾多業界朋友交流的酣暢淋漓,而且還在主會場和3個分會場之間快速轉換,好在同在一個展館內方便一些,當天在場地的步數已經超過15000步,可見參加這樣的一場活動是多么的健身和健“神”。
內容是會展三新展的利器,我認為也是其轉站上海的自信所在,并未因為舉辦地的改變而丟失自己的“原汁原味”——依然犀利又不失專業,所以從內容出發,這次在上海的活動是成功且讓人印象深刻的。
交流:細枝末節更受關注
在現場的16321步不是白走的,在與會展產業鏈上的企業溝通中,特別是與會議產業鏈的企業交流中,對于當前經濟形勢所呈現的情況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看法,但是有一點是出奇的一致:會議行業過緊日子的時間不會短。
現場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嘉賓(老板級)都在逛展會,對會議活動執行環節中的細節非常關注,比如證件打印、搭建材質等,“細枝末節”的節約開始逐漸進入到決策者的視野,足以見得大家對生存形式的焦慮和關心。
節約一定不是最終解決方案,開源更是被重點關注,而開源的重要依靠就是新產品和新技術,現場的參展商與參會代表可謂是展開深度交流,NFC簽到手環、環保且低成本展位搭建、快速且國際化營銷技術方案、更智能高效的會議影像服務等,琳瑯滿目,卻又是實實在在的精細和專業,這樣的“細枝末節”也許就是打開局面的最佳鑰匙。
氛圍:務實的樣子人人愛
第六屆會展三新展把務實兩個字刻在了會場每一處可以看到的地方,簡單卻有特點的標準展位,實用卻不夸張的舞臺設計,與國際會議理念融合的圓桌會議臺型,甚至上海張江科學會堂的餐飲服務員都是一身黑色著裝,我認為特別酷。
其實“論壇+主題演講+分享+實操課堂+展覽+洽談”的模式是比較考驗主辦方智慧和組織方式的模式,看似多元,但又不能偏失主題,還要兼顧每一環節的參會代表切身體會。鑒于舉辦活動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海科廳藝術感十足的燈線,讓整個會場充滿了高級感,因此,點綴上展位和分會場,沒有那么濃烈的商務感,多了幾分素顏美,這也是務實的一種寫照。
仔細觀察活動的會議內容,從AI到機器人,還有短視頻,不僅僅是貼近了行業發展的熱點,而且還有聚焦會議活動實際操作的痛點話題,比如解決領導拍照問題的方法,觀眾邀請的策略和打法,個人視頻IP打造寶典等等,我覺得務實確實是個好事兒,尤其是在當下!
觀察:名不見經傳的點帶來新思考
從活動之后的報道看出來,每一位參與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因此我覺得這就是平臺活動為會議行業做出的貢獻所在:激發內在動力,創造溝通交流的機遇,共同探索成功之路。在活動現場,眼睛不大的筆者還有一些觀察和感想,也希望可以與業者共享:
1、“她力量”是一道風景線。從參會手冊上的嘉賓來看,總共有61位嘉賓在冊,其中女性嘉賓29位,占到了47.5%,這么看的話,基本做到了男女平衡,也由此看到在辛苦的會展行業,“她力量”依然是重要的動力,也在這次活動現場聽到了很多專業和獨到的分享。會展三新展做到了足夠的尊重,另外,在11月18-20日的第十七屆中國會議產業大會期間,會有“她力量”的人物評選,也請多關注,與CMIC一直致敬“她力量”!
2、戰略合作商大力支持。從現場的熱情度和支持程度來看,組委會肯定沒有少下功夫,現場注冊、舞臺布置、展位搭建、餐飲管理……各個合作商也對活動提供了多方面的全力支持,切合當下“抱團取暖”的主題,當然也反映出合作伙伴對活動的認可和信任,這也是如今共同扛過艱難時刻的關鍵和核心。
3、下沉式角度受歡迎。其實參加兩天的活動之后,我發現更多人愿意用下沉式的角度來觀察自己所處的行業,或者所在的行業位置,下沉代表著踏實下來用專業角度和標準開始衡量。活動現場,演講人來自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給了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機會,這也是一種下沉。其實熱鬧的表象一直不是主流,也不是行業發展的價值所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和時長,不如沉下來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位置和價值,磨煉基本功永遠都是對未來超級業務的最好準備。沉下來,推開去,才能深入淺出,如月之恒,也會如日之升!
總結
會展三新展是勇敢的探索者,80多家的參展商隊伍也是貢獻了“鈔能力”,在上海算是一鼓作氣做到了“保持水準”,兼顧創新多元。從參會者本身的體驗來說,截至目前是實實在在的一屆,沒有花哨,只有每個人尋找解決焦慮問題的身影,這也就是行業平臺的作用和魅力所在。
明年的三新展什么樣子,我還不清楚,但是有一個大概的輪廓的標準,當然也要提出一些更加精進的建議: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發揮上海活動組織者的價值,聯動上海本地更多從業者,讓參展商和專業觀眾更覺得實用;另一方面作為支持媒體,我希望可以在現場能有更多的參與感和鏈接感,畢竟要從一個更加客觀的角度發現三新展的優點,腳蹬AJ且忙于主持和拍短視頻的鋒哥還是要給專業媒體創造一些機會。
第六屆會展三新展,多元且務實,但又不止熱烈!666!
最后,做個聯動,第十七屆中國會議產業大會(CMIC2025)將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如果會議行業的從業者還想得到更多信息,也希望你們可以來CMIC2025走一走,看一看,一起為行業發展尋找最佳路徑。熱烈地熱愛,只為美好會獎世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