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ICCA(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成立的第55個年頭,作為55周年的一份重要文件,ICCA近期發布了一份名為“國際協會會議的當代史(1963-2017)”(A Modern History of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eetings – Update: 1963-2017)的研究報告。
以下是該報告的核心摘要翻譯以及楚有才的點評:
從1963年到2013年,國際協會會議的數量每10年翻一番。55年來,ICCA數據庫收錄225243個協會會議,其中,1963-1967年舉辦的只有1718個(占1%),最近五年(2013-2017年)舉辦的有65182個,占29%。這種指數增長趨勢在過去5年逐漸放緩,但是依然保持穩健、成熟的增長。每年的總參會者總體是增加的,但平均會議規模有所減少,且會議頻率越來越高。
協會會議推動世界進步的持續性力量
國際協會會議數量的持續增長直接反應了市場在經濟中的力量,因此,協會會議的發展與科學,醫療保健和科技領域的進步是同步發展的。因為,協會大會主要是由這些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進步推動的,近幾十年來,科技創新催生全新的協會和會議,這反過來又刺激了進一步的發展,進而刺激新的商業機會和新的觀念進步。
協會會議也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理解和解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問題的機會。政府、行業,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匯集了專家思想家,分享其知識并工商解決方案。因此,國際協會會議的價值遠遠超出了代表們對其主辦目的地的直接經濟影響。
歐洲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會議地區
在過去55年中,歐洲舉辦的國際協會會議最多。 但是,歐洲的市場份額已從1963 - 1967年的71.8%逐漸下降至2013 - 2017年的53.6%。 相比之下,亞洲市場份額緩慢穩定上升,平均每十年增長2%,55年來比例提高了10%,從1963-1967期間的8.4%增長到2013-2017年的18.5%。(楚有才點評:美國幾乎是一個內生的會議市場,歐洲減少的份額,差不多就是亞洲增加的份額)
每隔五年為一個跨度,最受歡迎的國家和城市在發生變化
與之前50年報告中概述的2008 - 2012年期間相比,(本次報告中)2013 - 2017年期間的國家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 西班牙排名從第三位跌至第五位,被英國和法國所取代,后者分別上升至第三和第四位。
與國家排名一樣,比較這兩個相同的5年跨度,城市排名也有一些變化。 關于前五大城市:巴塞羅那已經下降了2個名次到第5名,因為柏林前進1位到第3位。倫敦已進入前5名,前進2位到第4位,把新加坡擠出前5。
平均每個會議的人數規模在減少
5年前在50年報告中觀察到的明顯趨勢,即會議規模越來越小,在本次報告中繼續得以延續。從1963年至1967年的1,263名到2013 - 2017年的409名,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協會會議的平均參與人數顯著減少了66%。
與過去5年觀察到的結果一樣,規模為50-249名參與者的會議構成了市場份額的大多數(62%)。 500名以上參與者的會議的百分比都大幅下降,而250-499名的規模類別在整個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保持相當穩定,僅從23%到21%的小幅下降。
總的來說,可以說多年來有更多但更小的協會會議。
(楚有才點評:這就是由電子、通訊、信息科技(ICT)技術以及最近幾年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國際協會會議的摩爾定律(每10年翻一番),因為新學科在誕生,新的分支學科在誕生,學科越來越細,碎片化,分散化,去中心化具有后現代特征。)
隨著會議規模變得越來越小,參與者的總人數在增加
由于會議數量在過去半個世紀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參與者總數增加顯著,盡管平均會議規模越來越小。估計所有會議的參加者總數從1963年至1967年期間的200多萬增加到2013 - 2017年的近2500萬。
各洲的市場份額 - 以參會者總數衡量 - 在過去5年中為49.4%,而以會議數量進行衡量為53.6%。按亞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預計參與人數計算的市場份額均高于按會議數量衡量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歐洲的會議規模相對較小。(楚有才點評:這可能是因為歐洲區域不大,國家眾多,可以看做一個內部市場)
隨著會議數量的增加,我們也可以看到參與者總數增加的趨勢,盡管平均會議規模越來越小。在過去55年中,美國在參與者數量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這與他們按照舉辦的會議總數排名一致。美國在2013-2017期間接待了約2,095,712名參與者。(楚有才點評:美國是一個內生市場,美國人的參與協會的參與意識較歐洲較高,托克維爾在美國游記之中有過描寫)
區域輪辦呈增長趨勢
區域會議有明顯的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輪辦的會議比例在過去55年中一直在下降,從第一個5年的77.4%下降到最近5年的43.7%。區域輪辦的會議,歐洲區域減少的比例最大。然而,在全球范圍內輪辦的會議仍然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歐洲輪流舉辦的會議和亞洲輪流舉辦的會議份額。(楚有才點評:莫非這也與最近幾年的去全球化有一定關聯?各玩各的?)
技術會議與社會發展同步發展
技術會議在過去55年中表現出最高的增長率,從第一五年(1963-1967)占比6.1%到最后一個5年的占比14.4%。在過去的五年中,醫學科學一直是最熱門的部門,占所有會議的16.6%,盡管這一主題(與科學主題)- 在過去二十年中已經遜色于技術主題。
學是受歡迎的場地選擇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酒店會議設施的使用逐漸增加,強占了會議/展覽中心的份額。 然而,這一趨勢在最近的五年(2013-2017)中有所逆轉。在過去的五年中,會議/展覽中心的受歡迎程度持續下降。 這種場地類型已經被大學所取代,大學在過去的15年里已經大幅增加,并且已經成為第二個最受歡迎的協會會議場所。(楚有才點評:這一趨勢主要是因為會議規模變小的緣故,此外,每個城市的重要性的大學對于舉辦500人以下的協會會議是綽綽有余,同濟大學甚至舉辦千人的國際協會會議,比如2016年的世界交通研究大會。另外,大學會議設施不是商業設施,會場幾乎是象征性免費的)。
會期有縮短的趨勢
有一個明顯的趨勢表明國際協會會議持續時間有縮短的趨勢。每次會議的平均長度從1963年至1967年的5.78天逐漸下降到2013-2017年之間的3.65天。(楚有才點評:因為開會頻繁了,見面次數多了,高頻多次見面取代了低頻長時間的見面,如今出國就像走親戚一樣方便,不像八十年代出國的生離死別一樣)
(年會)的數量在5年期間飆升
年度會議的相對數量在過去55年中急劇增加,從第一個5年的36.1%增加到過去5年的59.8%。 我們可以說,每2年及以上頻率召開的會議數量在減少。
其余數據圖表如下:
(欲下載全文,請閱讀原文或登錄ICCA官方網站)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