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邁夫國際體育產業展覽會(CSMF)辦了14屆,今年(第15屆)因為疫情停辦。“線上斯邁夫”辦了27期,效果如何?
14年的煎熬
斯邁夫國際體育產業展覽會的創始人袁方原來是個記者,不曾想做起了會展,14年的堅忍和堅守,造就了今天的斯邁夫品牌。
斯邁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體育產業展會之一,見證了中國體育產業的每一次風口變革,是一個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平臺。每年一屆的斯邁夫會議規模約5000人,60余場分論壇,同期展覽面積2.5萬平方米,還有百余場觀展體驗賽。
每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斯邁夫是體育產業的盛會,王石、王健林等曾出席、發表主旨演講。今年的疫情,把計劃徹底打亂了,延期也不妥,沒辦法,只能停辦線下展會。
迫不得已 尋找線上機會
斯邁夫今年不能辦了,怎么自救呢?
記者出身的袁方對行業有另一層思考:體育賽事與活動遭遇全線停擺,行業從業者怎么辦?生產廠家和渠道商怎么想的?政府、協會肯定也在琢磨如何應對,疫情期間體育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肯定更加需要做推廣和營銷,這些需求誰來幫忙解決?
于是,斯邁夫馬上調整工作思路,化整為零,為展商、合作機構做有針對性的具體有效的線上營銷服務,既是一種自救,也加強了與展商、合作機構的感情和聯系---疫情爆發初期,誰能快遞來一包口罩,那才是真正的貴人。
2月12日線上斯邁夫正式推出,一直持續到今天,斯邁夫還要做下去。
27期毫不性感的線上論壇:真香
跟袁方的人一樣,斯邁夫的線上speaker、線上論壇一點兒都不時尚,甚至可以說毫無性感可言,一點兒都不像網紅體育小鎮、lululemon那般奪人眼球,也沒見主辦方在會展圈里發小廣告、扔海報。
線上斯邁夫平實,不張揚,注重內容和品質,向參加線上論壇的個人免費,而向合作機構(協辦機構)收費。
截止到3月30日,總共辦了27期。
2月12-21日“體育產業線上免費課堂”第一季,10天10期。
斯邁夫體育展覽會有品牌,有資源,跟騰訊談合作就有了底氣。第一季,由斯邁夫和騰訊旗下的企鵝體育、微保(騰訊保險)共同出品,邀請知名足球評論員張路等行家進行分享。
2月26日-3月6日,第二季10期聚焦于“大型賽事運營與管理”。第二季仍然使用了企鵝體育平臺進行直播,直播時間從第一季的上午10點開始改到了晚上8點開始。
每期直播,都同時跟全國24個直播平臺合作,以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
3月11日開始,又開始針對羽毛球、體育小鎮、體育公園、電競等細分行業做直播,協辦方提出需求,創意、內容、文案、議題和嘉賓邀請等工作全部由斯邁夫團隊完成。
線上會議價值大
在袁方看來,糾纏線上和線下誰主誰次沒有意義,因為兩者場景不同。可以把線上斯邁夫認為是把線下服務拉長了,延伸到了線上,做的仍然是服務展商、客戶。線上會議收取一定費用,同時為線下展會做營銷。
袁方認為,在直播間里,觀眾不光是跟主持人、演講嘉賓(企業代表、政府代表)的互動,更是跟品牌的全場景互動,企業的整個營銷、生產、制造里面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在直播間里去做展示和傳達。展示過程其實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基于社交的直播才是有溫度、能產生情感的聯系。在社交過程中,品牌可能跟用戶之間真正形成了一種粉絲關系。這種粉絲關系不只是一波流量,不像微博和淘寶店鋪的粉絲,而是真正的持續的購買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線上會議的價值會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自立門戶,而線下會議雖然能提供獨特的體驗,但缺點是空間、差旅和時間成本有限制。
對于線上展覽,袁方認為B2C那種簡單的線上展覽沒有機會,因為根本無法與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這樣的電商巨無霸抗衡。而B2B線上展覽,必須有特別好的內容和互動體驗才行,所以線上展覽要求高多了,也難多了。
來源:會展BEN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