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產業也被稱為“大健康產業”,是未來十年我國發展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投資家們認為“健康產業”是最佳的朝陽產業、“黃金產業”、“生命產業”。因為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健康與每個人的關系越來越緊密。2019年,我國健康產業的總收入大概在7萬億左右,其中醫院的收入3萬多億,藥品的收入3萬多億,醫療器械的收入接近1萬億,占GDP的比重為7%左右。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高達17%。按照《健康中國2030行動》預測,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7萬億,而國際健康產業論壇秘書長羅軍教授認為,17萬億這個數據比較保守,至少可以突破20萬億。
以“數字健康與之健康”為主題的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于12月舉行
以“推動數字健康與智慧健康產業化”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于2020年12月3—4日在山東煙臺隆重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國內的30多位諾獎獲得者、 兩院院士和5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5萬多位國際國內行業代表將參加線上線下大會。
國際健康產業論壇秘書長羅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由于全球遭受COVID-19疫情打擊,世界格局正重新洗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發生重大改變, 公共衛生與公共安全重新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全球3000多萬人受到感染,百萬患者病逝。疫情還在持續,歐洲和美國正迎來第二波高峰,預期全球追蹤感染人數 將突破5000萬人。直到明年春季,疫苗大量使用以后疫情才會得到根本控制。這次疫情傳播速度之快,危害程度之高,遠遠超過大家的認知。疫情的爆發也暴露了我們應 對重大疾病的諸多不足,在快速檢測、疾病控制、疾病防護、疾病治理等方面力不從心。今天,在面對全球重大疾病困擾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健康,重新定義 健康產業以“數字健康與之健康”為主題的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將于12月舉行
本次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圍繞“數字健康與智慧健康”這個主題,圍繞“科技如何賦能健康產業”展開深入討論。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協和醫科大學、 上海交大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部、北大醫學部等全球醫科院校的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以及來自醫療3D打印、醫療機器人、可穿戴、人工智能、 健康投資、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權威專家、企業家、投資家將集聚一堂,將他們的真知灼見與我們分享。國際健康大會秘書處:段先生 136-4133-5919.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