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為期5天的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落下了帷幕。受到疫情的影響,文博會今年采用“線上文博會”的形式辦展,以“共享文旅融合新機遇,共創文化繁榮新高地”為主題,既有高大上的高層峰會探討“產業融合”、“共同富裕”等熱門話題,擔當起引領文旅產業發展的責任,也有妙趣橫生的“明州十二時辰”直播全方位展現寧波文化,聚焦寧波“精特亮”尋訪特色城市印記,而接地氣的抖音互動挑戰和30余場“文旅惠民直播”,讓500萬惠民消費券一上線就被秒殺一空。
走到第六個年頭的寧波文博會,以國際化、品牌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操作手法,延展國際文旅業態、推進文化金融發展,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旅惠民,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文旅產業融合在新的十字路口應該如何繼續發展,如何深化融合,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這場“云上文博會”給出了很好的寧波答案。
寧波文博會作為省市共同培育的重要文旅類展會,也是浙江省重點打造的三大文化產業平臺之一,在加快文旅融合、加強區域合作、促進產業發展和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屆文博會邀請到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涼山等全國各省市區的超330余家文旅相關企業及品牌于線上參展,通過即時通訊、預約洽談、產品搜索、線上直播等功能與采購商交流洽談,將文博會的現場展示搬到互聯網上來。
作為文化交流平臺,展商們也會帶來新創意、新產品。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簡稱“索非亞”)是文博會的老朋友了。自2019年首次參展,今年已經是它連續第三年亮相“文博會”。2019年首次參展時,他們帶來了1000多件中東歐文化及文創產品,2020年,則邀請保加利亞藝術家布置展館,濃濃的異域風情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的線上展,則首次推出了云中心的概念,讓市民們可以“云游”中東歐,了解人文藝術,“逛”藝術商店,營造沉浸式體驗。
在每年的文博會上,有很多如索非亞一樣的海內外展商,在這里展現自我,尋覓合作機會,拓展發展空間,文博會不但幫助中華文化積極“走出去”,也把海外優秀文化、優質文創品牌引進來。
沒有了人山人海的展會現場,不如把“在線文博會”作為文旅行業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產業探索數字化、科技化轉型的“試金石”,從本次文博會的情況看,打破了時間、空間界限的互聯網帶來了更多的觀眾,是一場成功的行業“試水”。
從“有形會場”到“無形會場”,是挑戰,也是機遇,這與當下文旅行業的局面頗為相似。在同期在線上舉行的“2021第三屆智慧旅游大會”上,我們同樣看到了文旅行業的積極探索,既有《 “一機游云南”的迭代與復盤》、《君到蘇州——蘇州智慧文旅探索》、《跟著大腳走俱樂部的抗疫增長之策》這樣的經驗分享,也有《景區智慧化的痛點與路徑》、《數字文旅時代的雙院制人才培養創新》的行業思考。
就像中國旅游協會智慧旅游分會會長肖潛輝在會上所說:“無接觸、非聚集、常態化,擁抱大數據互聯網5G時代,加大開發智慧旅游合作力度。讓智慧旅游成為一種潮流。”本次展會同樣展現了基于5G·AI技術的智慧旅游應用場景在旅游行業的推廣和應用:
比如,“線上文博會”以參展企業云展廳、文旅企業抖音矩陣、抖音線上會場、“文旅生活家”會場及線上專題會場等模式呈現。線上展商云展廳,延續了線下原六大展館主題,不僅僅是把線下內容簡單搬到了線上,而是通過科技手段,用有趣互動、便捷的鏈接,帶來“一手全覽又能一鍵觸達”的沉浸式體驗,實現數字化改革對文旅上下游產業的推動。
未來,隨著數字化、科技化改革的深入,文旅的個性化服務將更加精細,服務能級將獲得極大提升,人們足不出戶,同樣能享受到“真實”的旅游體驗。
張華是一名大學生,他說:“今年的文博會‘寧波味’十足,好玩又好看,還漲知識,這就是真正的好玩和有趣!”
如何讓文旅融合能深入人心并獲得市民朋友的關注和參與,這也是今年文博會動腦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讓張華迅速“路轉粉”的是11月26日晚19:00開始的“明州十二時辰” 24小時不停歇文化直播,一個時辰一個主題,把寧波本土的文創類、語言類、民俗文化類、非遺類、美食類、戲曲類等各行傳承達人邀請到了直播間:有悠遠的寧波歷史,寧波地標建筑、歷史街區,也有唱腔獨特的甬劇、姚劇等經典地方劇種;有大廚制作誘人的寧波地方小吃,也有非遺匠人展現精湛的手工技藝;有娓娓道來的寧波文學、越窯青瓷歷史,也有新老傳承的老寧波課堂專場;有寧波電影人、寧波幫在歷史舞臺開創的不朽篇章,也有藝術振興鄉村的現代篇章。“明州十二時辰”這一幅寧波“全景”圖引來全網超百萬人次圍觀,收獲了50萬+點贊。
24小時的直播,張華看了其中的大部分,這幅寧波的“全景”展示圖,讓他更愛自己的“第二故鄉”了。通過“文旅惠民直播”專區,張華還搶了“寧波公園(景區)年票”,準備趁著周末好好去走走看看。
展會期間,展會還借助抖音平臺優勢,邀請達人拍攝創意短視頻,探索線上新模式,結合寧波文博會特色資源,充分展現寧波的本土文化創意。發起的“互動話題挑戰賽”,通過話題挑戰賽+達人種草+貼紙互動+全民任務+UGC的內容呈現形式,深挖寧波“老底子”與“新生活”,推廣寧波本土特色品牌文化,構建文化旅游傳播新載體,實現了全民線上逛展、參與互動、直播購物“一條龍”。
據悉,在展會期間,參與文博會惠民消費券活動的商家有200余家,共發放惠民電子消費券共計500萬元左右,實現10個區縣(市)全覆蓋,另外文博會抖音線上會場設立的“文旅惠民直播”專區,通過30多場文旅惠民帶貨直播、文化達人連線對談、主題論壇等,為廣大觀眾呈現多場有貨、有料、有實在優惠的直播活動,推動文化惠民。
從“順著運河來看海”、“海絲古港 微笑寧波”到現在的“精特亮”線路、“藝術振興鄉村”建設,從“一帶一路”到現在的“共同富裕”、 “亞運”等主題的結合,歷年文博會的主題,都緊跟國家發展方向,也體現了文旅在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上的探索和未來發展趨勢。
自今年3月以來,寧波市推出了“奮進寧波氣象新”——區縣(市)“精品線路”“特色街區”“亮點工程”創建活動,目前已經啟動兩批批“精特亮”創建項目:奉化區名山風景線、鄞州區湖光山色“綠水青山”實踐線、驄馬河國風文化生活街區……一筆一畫勾勒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精美輪廓,讓老百姓游有所樂、賞有所往、行有所獲,充分領略甬城文化璀璨之美、歷史厚重之美、經濟發展之美、環境宜人之美。
如何契合這些新文旅IP和主題,今年文博會的辦法是邀請到了全國頂流大咖的加持。
作為開幕前預熱專場,開幕前一天晚上組委會特邀嘉賓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抖音平臺推出樊登讀書會文博會專場直播,從19:00開始直播三小時,獲得150萬點贊,近萬人同時在線。引爆全場,讓本屆文博會的前期造勢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而接下來給文博會加持的大咖則是全國人民都熟悉的《風味人間》《舌尖上的中國I II季》總導演陳曉卿,他的稻來拍攝團隊將親赴寧波,和大家一起尋找這座濱海都市中的人物、街區、美食,用腳步丈量文旅之路,以鏡頭詮釋精彩故事。
在今年的文博會上,這些經典線路也集體亮相,從繁華都市到鄉間地頭,從河姆渡遺址到象山港畔,串珠成鏈的“亮點工程”, 編鏈成網的“精品線路”, 連片成景的“特色街區”,是美麗寧波向世界發出了誠摯邀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寧波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又被賦予了新的責任,所以文博會也特設“藝術振興鄉村”專題板塊,以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教授率領團隊先后進駐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和鄞州區城楊村,將“無特點、無優勢、無潛力”的“三無村”,打造成為火遍海內外的“網紅村”的真實案例,給出了為鄉村振興造血賦能的建議和思路,對于“藝術振興鄉村”的新思考、新視野和新動能。
現今寧波很多鄉村小鎮完美逆襲成了高顏值、有內涵的打卡勝地。以寧海葛家村為代表的文化深耕模式已入選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并在寧波寧海、鄞州、余姚、象山等多縣區全面鋪開,同時通過東西部協作幫扶推廣到四川、貴州等地。
一直以來,寧波文博會帶著文化產業發展的任務和使命,不斷為文旅產業注入新動能,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寧波是國內首批創建全國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區,也是經濟發達城市,在寧波文博會期間召開“共創·共享 文化金融與數字經濟融合高層峰會”,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中國旅游產業基金CEO梁旭、中國旅游協會智慧旅游分會會長肖潛輝、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在論壇上,當學界學者、產業界企業高管、投融資機構專家紛紛就文化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亮出鮮明的觀點和看法,產業融合的方向也日趨清晰。
通過文博會的平臺,我們也看到了寧波文旅企業在產業融合中取得的成果。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寧波各類文化企業注冊數達5萬余家,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58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987億元,年均增長達14.1%,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從6.9%增長到8%,在文化+金融、文化+數字化等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
從政府層面,寧波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采取貼息、補助等方式扶持了一批產業業態新、成長性能好、發展潛力大的文化產業項目,扶植了一批龍頭企業在主板、新三板上市,在金融政策方面向文化產業傾斜。
從企業層面,各企業也積極探索產業融合:比如 “獨角獸”企業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智能科技、高端智造為核心,創新應用5G、AR、VR、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AI,建設包括數字文化、人文旅游、音樂演藝、文化科技、文化智造等在內的十大產業功能區,引領產業跨界融合,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產業鏈高端延伸。
文化龍頭企業象山影視城,不斷推出基于數字科技的新型文化業態,抓住5G時代為影視產業催生出的多元市場機遇,現在游客只要戴上動力手環,遇到古裝特定演員抬抬手就能化身“劇中人”——高科技的加持,開創了全業態、多動線、行進式、深體驗、多互動的沉浸式影視文化體驗游。
寧波侵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擁有從種草紅人核心資源到電商代運營的全鏈路服務能力,已獲得了千萬級投資,2020年,僅紅人推廣數字營銷廣告業務便實現營收破億元。
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核心是創新,而資本是文化創新的杠桿之一,文化金融與數字經濟的融合也正在構建文化力量,推動產業格局的迭代發展。
來源:寧波文化廣電旅游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