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創”是城投集團半年度工作會議傳遞出的高頻字眼,更體現了集團上下加快市場化轉型發展的決心。其中,主動對標扛起市委市政府賦予集團發展的新使命新擔當,錨定城市環保、城市運營等產業賽道,走好變革創新之路,是必破之題。
半邊山五彩漁鎮生態停車場
從0到1的摸索與突破,直面“無廢城市”建設和城建環保產業存在的短板,生態環保集團及云碳公司以市域智能充電一張網項目為抓手,取得了一些“小成績”:投運充電場站10座、充電槍511把,通過“甬城智充”平臺累計充電量超過36萬度,相當于年替代燃油15萬升,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0噸;快充槍單槍單日充電量可達120度,高于市場平均水平150個百分點,項目整體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他們分享了“微感悟”:“錨定項目定位與總體目標,‘點、線、面’同步發力,立體式推進項目市場化改革發展。”
小港楓林驛站
找準“發力點”,聚焦需求導向,做深做細前期工作。通過大數據分析、實地摸排等市場調研和動態研判政策導向,在全面掌握各縣(市、區)新能源充電市場需求基礎上,形成項目“分三步”實施的系統性戰略規劃。當前,實踐“小步快跑、聚沙成塔”的理念,快速布點基礎性建設,形成充電一張網雛形。如,已推進海曙區鄞江鎮、慈溪市附海鎮、余姚市泗門鎮、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等整域充電業務合作,打造“整鎮能源數字建設”樣板,以鎮域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完善充電一張網項目整體布局。
筑牢“支撐線”,深挖項目資源,做實做優服務保障。除整合盤活城投系統內部存量資源外,一方面還加強各縣(市區)國資系統和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對接,爭取業務合作,引入增量資源。如已與寧波工程學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充電樁配套項目合作。另一方面,對接軌道交通、土儲中心等做地主體,挖掘城市邊角料、臨時儲備用地等場地資源,加大產權單位對接及土地資源開發力度,打造光儲充一體化的重點類型項目,提升充電一張網整體項目質量,提供可復制借鑒的經驗做法。如已與軌道交通達成柳西地鐵口地塊合作,擬打造集“光儲充換”于一體的綜合能源驛站,項目將于近期開始施工。
和義大道地面停車場
擴大“覆蓋面”,拓寬業務渠道,做大做強項目規模。導入房地產開發商、物業公司、鎮街村社等場地直接持有方資源,利用資源方特質,做大項目規模;大力推進停車場業態方、充電樁運營商、施工單位及樓盤業態方等場地渠道方交流合作,引入更多社會資源,形成資源互補、利益共享的良性發展格局;推進場地需求方業務合作,加強對招采網站資訊關注,開發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等充電樁配建需求,采用EPC模式,接入至甬城智充平臺,做大平臺數據規模,提升平臺影響力和形象。
來源:寧波城投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