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圓滿舉辦。在區委區政府及各委辦局指導和支持下,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與首都會展集團通力合作,圓滿完成了論壇保障工作,展現了首都“科技會客廳”的服務風采。
全球嘉賓的掌聲背后,是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團隊不遺余力地沖刺——從主會場首盞燈光亮起,到最后一臺設備安全撤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分秒必爭”的執著與“萬無一失”的堅守。讓我們回望這場科技盛會的幕后戰場,致敬每一個用汗水定義“國創標準”的身影。
精準發力,全維度“提質感”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自2月初便啟動籌備工作,組建“專項工作組”,從需求對接、會務服務、工程升級、安全保障到人員籌備五大維度精準發力:60余場協調會、1600人次探勘接待,以“零疏漏”標準實現全流程精準對接;五大模塊安保檢查、六大系統壓力測試、141項精修工程,百人次會前培訓和意識形態加強學習,筑牢安全屏障;64場論壇活動,23000人次會務服務、13000人次駐場辦公服務、7500人次多形式用餐,“國創服務”征服全場。
以毫米丈量“國創精度”
千次測量,只為0.1°的完美:開幕式1500把座椅的直線對齊,桌簽、筆、茶杯、礦泉水擺放順序與角度一致,確保鏡頭掃過每一幀畫面都“橫平豎直”。
與時間賽跑的“空間魔術”:為應對64場平行論壇和配套活動的密集切換,團隊將每次翻臺流程壓縮至30分鐘,議程誤差控制在1分鐘內,確保論壇每個環節完美銜接。
細節控的“強迫癥”:為了以全新面貌迎接論壇及參會嘉賓,國創中心就近2萬㎡會議空間地面、地毯展開了打磨翻新、清洗養護工作,精準定位0.1毫米級地面微痕、污漬,開啟“毫米級美顏”
用實戰演練鑄就“銅墻鐵壁”
極限測試:模擬單日3000人次人流高峰,開展10余輪極限壓力測試,確保電力、電梯運力、給排水等全系統高效安全承載。
應急演練“魔鬼清單”:聯合公安、消防等部門,完成反恐處突、極端天氣、電梯困人、燃氣泄漏、食品安全等30余場實戰演練和自查自糾,應急響應處置流程精確到“秒級”。
安全閉環,防線升級:與主辦方協同合作,設置多個安檢口、安保點位,覆蓋場館關鍵區域;場館外部署車巡小組,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全面開啟智能化管控中心,進行線上巡查,實現動線熱力圖預警,全方位、無死角地保障活動順利進行。
以匠心致創新,以堅守贏未來
當全球嘉賓驚嘆于論壇的流暢體驗時,我們深知:那些被精確到毫米的度量、演練多次的應急預案、凌晨調試設備的背影,才是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最真實的“硬核名片”。精密到毫米的匠心、響應至秒級的效率、溫暖如春的服務,這場攻堅戰不僅證明了“國創服務”的超高水準,更讓世界看見在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中,中關村人永遠是最可靠的“造浪者”。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金名片”,中關村論壇已不僅是思想碰撞的平臺,更是全球資源鏈接的樞紐。論壇期間,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百億級科創基金同步啟動,真正實現“讓創新落地,讓未來發生”。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作為首都“科技會客廳”,未來將以中關村論壇為支點,堅持首善標準,服務保障好國家主場外交活動,為國家總體外交和北京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