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我國“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時。2020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十三五”規劃實施總結評估匯報;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經過5年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我們知道,指導我國會展業在“十三五”時期發展的規劃性文件就是2015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5號。在15號文件指引下,我國會展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和可喜的成績。
(一)15號文件發布以后,從2015年到2017年全國先后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發布了本地區貫徹15號文件的《意見》、《辦法》等文件。
從2018年開始,又有一批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政府發布了促進本地區會展業創新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專項行動》等文件。
總的看來,15號文件在全國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二)概括而言,我國會展業在“十三五”時期取得的主要成績是:
1. 全國展覽業形成大體量:由于2020年出現新冠疫情,所以2019年的全國展覽業數據就是“十三五”時期的峰值。按照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共有187城市(其中有24個縣級市)共舉辦展覽會11033場,面積14877萬平方米;進入《2019年世界百強商展排行榜》的中國展覽項目達到21個,僅次于德國位居世界第二。全國現已建有展覽場館292座,可供室內展覽面積1197萬平方米,其中“十三五”時期建設的場館大多數是1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館;當前還有24座在建的會展場館,規劃室內展覽面積為262萬平方米。到2019年,全國擁有會展本??圃盒9灿?44所。以上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展覽業的實力已在世界居于領先地位。
2. 會展業地位進一步提升:2002年即加入世貿組織后的第二年,我國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中首次設立“會議展覽服務業(會展業)”類別,作為1000多個“小行業”之一。隨著會展業的發展,在“十三五”的第二年即2017年,國家又將會展業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中的“小行業”類別提升為400多個“中行業”之一。這就是會展業地位提升的一個顯著標志。
3. 構建一系列會展大平臺:通過“十三五”時期的持續努力,全國現已形成一系列承擔主場外交使命、完成國家重大任務的會展大平臺。其中作為著名的就是:“一帶一路”國際會展高峰論壇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4. 會展供給側服務新提升:“十三五”時期,全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新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會展業則是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能夠出提供更加優質的會展服務。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好為企業的生產性會展服務;為民眾的生活性會展服務;為政府與社會的公共性會展服務。由此就產生了一大批知名的國際性產業型展覽會,一大批滿足民眾消費提升的展銷會,一大批由專業會展機構承辦的政府型會展項目。
5. 大會展領域多業態融合:“十三五”時期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就是,會展活動日益從商務領域向科技、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擴展,形成“會、展、節、賽、演”等多種活動形式相融合的“大會展”模式。此外,通過建設會展場館而發展起來的“會展地產”模式,也日益受到城市政府的重視,。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會展業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
6. 會展國際化合作新成果:發展與國際會展組織的關系與合作是我國會展業國際化的重要方面。2019年我國獲得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展覽項目達140個,UFI成員有159個,都居其中首位。2020年11月在UFI召開的全球大會上,中國展覽業的“抗疫與復展”經驗在會上做了交流。2019年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在成都大學創立了全球首個研究中心。2020年該中心發布了新冠疫情對國際會議業影響的評估報告。
7. 形成會展業多種所有制:隨著2019年10月米奧蘭特展覽公司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我國會展業多種所有制共存的形態正式形成。這就包括了:國有、外資、合資、股份、民營等種類。從“2019年全國百強展覽項目”的分布情況看,國有單位主辦的占52%;外資公司主辦的占28%;民營公司主辦的占16%;中外會展公司主辦的占4%。
8. 會展學碩博開設新專業:“十三五”時期,我國會展教育學士、碩士、博士的架構進一步完整。119所本科會展院校都可以授予學士學位,26所會展高校設有碩士學位授予點,4所會展高校設有博士學位授予點。2020年3月教育部批準在上海大學設立全國首個跨學科的“會展”專業。這對會展教育和會展研究具有很大的推動與促進意義。
9. 會展新經濟展露新頭角: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促進會展產業新經濟形態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提出六種會展新經濟形態。2020年10月,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在成都召開的研討會上,進一步闡述了十種會展新經濟形態,即:會展數字經濟、會展智能經濟、會展智慧經濟、會展綠色經濟、會展創意經濟、會展流量經濟、會展時尚經濟、會展共享經濟、會展體驗經濟、會展平臺經濟。
10. 會展集聚區會展生態圈:2017年12月,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長沙年度研討會上,首次舉辦了關于“城市會展集聚區”的對話交流。2018年4月,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年會上再次組織了專題討論。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城市創辦了會展業“集聚區”、“功能區”、“孵化區”、“經濟區”、“產業園”、“博覽城”等項目,還有“會展小鎮”、“會議小鎮”、“示范基地”等新稱謂。在此基礎上,關于“城市會展生態圈”的建設也提上日程。2020年7月,“成都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推介會”在深圳、上海等城市成功舉行。這是“十三五”時期我國會展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創新點。
(三)我國會展業在“十三五”時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與短板。主要表現在:會展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仍需加快;會展業國際化發展路徑仍屬短板;會展品牌化資本化運作仍待補強;會展生態化雖有進展但仍很薄弱。
(四)15號文件所確立的我國展覽業“十三五”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要求“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為此,15號文件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那么,這些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如何呢?現在,本文就試著進行有關其完成情況的初步評估如下。
其基本思路是,將15號文件所規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工作部署等內容進行要點分解,具體可分解成52項;再分別對各自完成效果的予以評定,以A、B、C、D、E五擋劃分,分別代表:“成績突出、積極推進、效果較好、尚需努力、不夠理想”。綜合以后即可定量算出15號文件工作進展與落實情況的總體評價。最后結果是:ABC占比80.77%,AB占比61.54%。
(五)“十四五”時期,我國會展業將在“十三五”發展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會展業“十四五”的主基調和主旋律。面對即將開始“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牢記黨中央的指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前景光明。為此,我國會展業一定要勇于擔當,不辱使命,為完成國家“十四五”規劃,實現會展業“十四五”規劃而努力奮斗!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