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视频观看无毒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6080理伦片午夜少妇|国产精品69xxx|91香蕉视频免费看

學術會議發聲 要努力站上世界大舞臺

分享

(本文經整理《高科技與產業化》執行副主編、中國科訊新媒體團隊負責人譚一泓采訪內容形成)

圖片

近年來,學術會議在推動學術發展、促進學術交流、深化課題研究等方面日益發揮了重要作用。高端化、國際化是不少學術會議追求的目標,也是學術會議邁向世界、邁向卓越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科研產出的增長,學術品牌也在積極謀求向外發展,提升學術會議的國際影響力,能讓更多中國學術成果“走出去”“走得遠”“看得見”。

但我曾經問幾位外國媒體記者,是否來參加過中國的學術會議,結果都是否定的回答,能觀察到的關于中國舉辦的學術會議,在國際上的報道也很少,這說明我國學術會議的國際化傳播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學術會議為什么特別需要國際傳播?怎樣提升學術會議的國際影響力?

用好媒介資源,讓中國學術會議“走出去”

眾所周知,很多中英文期刊包括優秀的學術期刊,和一些高質量的學術會議都有密切的合作,這也是我們提倡“一流學術會議要與一流學術期刊聯姻”的重要意義。

如果學術會議能積極通過期刊傳播,包括會前通知、會后報道、內容提煉等,對提升學術會議影響力,尤其是國際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

圖片

▲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會(IAMCR)2022蘇州科學傳播前會(來源: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今年7月,蘇州大學承辦了“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會(IAMCR)2022蘇州科學傳播前會”,在眾多學術會議當中,這場學術會議其實知名度并不算高,但主辦方積極運作,在科學傳播頂尖期刊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上刊登會議報道,由此獲得全球科學傳播界科研人員的關注,擴大了學會和會議的影響力。

再比如中國科學雜志社旗下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就很關注國際會議,也多次刊登有關國際會議的報道,從Web of Science數據可以看到,這些關于國際會議的報道,文章下載量與引用量都不算低,可以長期持續有效傳播,收到 “一勞永逸”的效果。

打通社交媒體,打造個性化門戶

學術會議的落腳點是“學術”,很多主辦者因此認為,是不是公眾層面的傳播就不重要了?事實上這是一種誤判。因為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學術會議,開始流行使用社交媒體例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進行宣傳,甚至是用直播的方式,面向全網公眾開放會議,打造學術會議自己獨有的個性化門戶。


圖片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學術會議,開始流行使用社交媒體例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進行宣傳
學術會議在社交媒體注冊的官方賬號,也是長期聚集科研用戶及公眾粉絲的一個平臺。并不是會議結束了就萬事大吉,而是可以通過這些賬號,與粉絲們持續互動,讓他們對會議持續追蹤,確保持續性的傳播效果。

重視傳統媒體,契合目標受眾需求

除了社交媒體,也要重視傳統媒體,可以邀請媒體代表(特別是國際和境外媒體)參與會議,我本人就曾多次受邀請到美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家,以媒體的身份參會并對會議進行報道。從我的經驗來看,媒體團人數其實可多可少,但最重要的還是與學術會議的目標受眾及目標區域契合。

疫情之前,我曾以媒體身份,去加拿大Saskatoon參加了第一屆國際小麥大會,會議聘請了一位資深媒體人做專門的媒體顧問,并邀請了來自尼日利亞、印度、巴基斯坦、法國、美國、中國等十余個國家的媒體代表參會,生產了數百篇會議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團在會議期間坐在會議室聽會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候都在根據個人感興趣的領域與話題,找相關科學家采訪。會議組織方對此也非常重視,每天都會針對特定主題組織科學家接受采訪。

圖片

▲第一屆國際小麥大會宣傳海報


開拓會后傳播,學術會議不止有“學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管是邀請媒體代表參會報道,還是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學術會議的傳播絕不僅僅是會議本身的新聞通稿,更應該深入挖掘會議精彩內容與觀點,針對不同的目標受眾與傳播目的,提供不同的傳播內容。

希望我國的學術會議,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學術會議,能積極面向國際社會進行傳播,向世界介紹中國科學家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解決一些全球共同性問題方面做出的貢獻,這也是“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體現。

來源:重要學術會議指南


返回 頂部
微信公眾號:會獎CMIC
只為美好會獎世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