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爆紅”的線上會議,在經歷了復工復產后仍然熱度不減,大家已日漸習慣“面對面”到“屏對屏”的變化,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局勢和企業提升數字化能力的需求,線上會議的重要性日益彰顯。
6月9日,31研究院重磅發布了《線上會議行動指南》,這是繼《線上展會行動指南》后推出的又一力作,當日的線上研討會聚集了來自B2B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和媒體代表,共同探討后疫情時代B2B企業如何用好線上會議,實現用戶的營銷、連接和轉化,并以此驅動企業數字化能力的提升。
WHY
數字化時代,用線上會議連接客戶
活動在企業市場營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顯示,在B2B企業各項營銷預算中,活動管理(Events)的預算占比最高(24%)。
疫情下,當面對面的線下活動受限,企業紛紛尋求線上化的解決方案,線上會議在特殊時期肩負起企業營銷、連接和轉化客戶的重要職責。
經此一“疫”,企業在活動管理(Events)中線上部分的投入會進一步提升,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意識到,線上化和數字化能力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備能力。
WHAT
內容、互動、儀式感,重塑線上體驗
從線下到線上,會議的組織方式、參與方式、互動方式發生了變化,然而會議的核心要素始終不變:高質量的內容+建立連接的社交互動+會議的儀式感。在線上,觀眾更加不容易聚焦、參會中途退出成本更低,如何持續地吸引觀眾注意力,如何在線上營造儀式感,是主辦方面臨的挑戰。
一場成功的線上會議,一定是議程緊湊、內容精彩、張弛有度的,更重要的是與會嘉賓和會議主辦方能各獲所需。
一方面,線上會議能夠滿足參會者需求,通過優質內容和趣味互動,吸引并抓住其注意力,用專屬直播場景為參會者營造線上場景的儀式感,運用線上會議支持系統,保證參會者從登錄、報名、到參會的暢爽體驗。
另一方面,線上會議要充分滿足主辦方辦會訴求,通過營銷組合拳激活私域流量、引入外部流量,并通過數據分析、線索跟進、形成用戶畫像,打造企業的營銷閉環。
因此,主辦方在籌備線上會議時,需兼顧參會者和主辦方的訴求,回歸到本質來審視線上會議的內容規劃、場景規劃、互動設計等。
HOW
組織、技術、運營,驅動線上會議建設
埃森哲CEO斯威特認為,“數字化”意味著全新的工作方式、決策方式、合作方式以及接觸客戶的方式。
對主辦方而言,線上會議并非一次性的營銷活動,而是一次數字化的創新嘗試,并由此驅動企業重構新的工作方式、連接客戶方式和合作方式。
建設線上會議,既需要主辦方系統性的思考,針對不同階段的客群,從認知、教育、決策支持、使用培訓到使用/增購,規劃全年系列的線上會議活動;也需要組織、技術和運營等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線上的玩法不同于線下,主辦方需要積極調配組織資源、建立數字化敏捷組織,培養勇于跨界的創新性人才。
其次,線上會議是基于技術應用搭建的虛擬場景,需要主辦方從會前籌備、會中直播、到會后數據跟蹤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
第三,線上會議需要持續性的運營和優化,主辦方需要明確每場會議的運營流程,還需要關注線上會議的舉辦頻次和系列性問題,關注全年多場線上會議活動的運營管理方式和數據閉環管理。
線上會議籌備管理的流程
- 結 語 -
經歷了疫情后的充分實踐,線上會議可能不再只是線下會議的臨時替代方案,而將成為企業的常態化選擇。
對于主辦方而言,線上會議不僅僅是新技術的應用,而應將視線聚焦于線上會議所驅動的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沉淀企業核心競爭力,并以此推動企業整體的進化。
疫情爆發以來,31會議針對展覽主辦方、會議主辦方和場館方,先后開展需求調研、組織在線研討會、發布系列行動指南白皮書,并重磅推出了線上展覽、線上會議、在線直播活動、會議籌備在線協同等一系列解決方案,探索疫情之后的破局之路,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本次《線上會議行動指南》是系列行動指南篇章之二,后續還將有新作推出,敬請關注。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