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君,杭州仁特兒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第二屆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大賽二等獎獲得者。畢業3年,就靠著自己的闖勁,發展成為有6個門店,年銷售近300萬,有近50人團隊的公司創始人。
當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激增,“畢業即失業”成為了不少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不得不直面正視的殘酷現實。
但凡事總有例外。一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畢業生走出校門后,考慮的并不是如何去投簡歷過面試,而是如何自己去當老板創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叫章丹君,他有個藝名叫歐陽郝帥。“圈子內的人都是叫我藝名的,這樣比較好記。”他笑著說。就是這樣一個89年出生的年輕人,畢業才3年,就靠著自己的闖勁,發展成為有6個門店,年銷售近300萬,有近50人團隊的公司創始人,成為很多學弟學妹們膜拜的“偶像”。
章丹君是溫州人,父母從商的經歷讓他從小耳濡目染,對經營一份自己的事業充滿向往。從大一入學開始,有經濟頭腦的章丹君就開始靠賣報紙、賣牛奶,擺地攤賣各類小飾品為創業“練手”,除此之外,他還買了十幾輛二手自行車在學校里做出租自行車的小生意。
漸漸地,他的租賃小生意在校內越做越大,在同學中章丹君也成了小有名氣的“章老板”。
“網球拍等體育器材如果自己買,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所以我們堅信租賃市場很有前景。除了體育器材之外,我們還做書本、演出服裝等租賃業務。”
章丹君說,公司最暢銷的物品是電動車,租賃價格為3元每小時,受到同學們的熱捧,經常供不應求,一度火爆到在學生中流行起“來計量學院,租量電動車來個下沙一日游”的順口溜,校內學生85%都成為了章丹君租賃公司的“會員”,享受著具有折扣的會員價。
“包括夢想,我們出租一切。”2012年,走出大學校門的章丹君帶著他的“大學生租賃超市”項目,報名參加了第二屆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并榮獲二等獎,獲得了10萬元獎金。
正是這10萬元,成為了章丹君創業之路上的第一桶金,讓他熬過了資金匱乏的創業初期。他坦言,他報名參與了不少相關的大學生創業比賽,目的不是獎金,不是名氣,為的只是聆聽專家對創業項目指導與建言。
“曾經我也年輕莽撞不可一世,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章丹君說,當自己終日奔忙卻盈利甚少,甚至入不敷出的時候,是專家評委的專業指導令他痛下決心,放棄投入產出比較低的經營項目,并將經營范圍從校內擴大到社會層面。
有了權威專家的指導,章丹君的項目越做越大。2013年8月,獲得200萬元天使投資的他把主營業務從物品租賃過度到了慶典策劃,從簡單的“租借生意”提升到了“策劃服務”上,營收也有了很大改觀。今年前三季度,章丹君的“仁特兒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就有近200萬銷售額進賬,他樂觀地表示,預計今年全年能突破300萬元。
走出校園白手起家,這在一般的大學畢業生眼里,頗具挑戰。但在章丹君來看,卻是個充滿了挑戰與樂趣的事情。“創業就是個不斷解決困難的過程。”他表示,要堅定地在創業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學弟學妹,找工作并不是大學畢業生的唯一出路。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