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排名,關注國際會議戰略價值
——ICCA 2024國際會議排名解析
文/閆偉
5月20日,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發布2024年全球國家&城市國際會議排名數據報告,本次報告通過對全球超過11000個會議的統計和分析,反應出國際協會會議的穩定性和轉變性,與以往發布的報告不同,此次報告擴大器覆蓋的范圍,包括對地區、會議規模以及涉及行業等方面深入分析,從中型會議的重要性到核心主題變化,都可以讓ICCA會員找到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也為日后做出更有智慧的決定提供便利。本次報告也是突破性的對承辦國際協會會議的經濟價值進行了重點分析,分析國際會議對目的地的經濟回報,《會議》雜志針對2024年國家&城市國際協會會議排名及相關分析報告進行深入解讀,為行業帶來不一樣的閱讀視角和專業建議。
2024數據概覽:歐洲國際會議數量持續領先
從統計結果來看,報告中共統計超過11000個國際協會會議,其中歐洲仍然是世界范圍內舉辦國際協會會議數量最多的區域,緊隨其后則是亞太地區和北美,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地區。每個地區都帶來了獨特的優勢和行業專長,反映了全球知識交流生態系統。
從曲線圖上來看,2024年整體統計的國際協會會議數量仍然在持續上升,與2018年相比較還有部分差距,但已經開始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
拉美市場增長,中國潛力巨大
在國家層面來看,美國仍然是排名第一的國家,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英國。排名前五的國際會議目的地每年都保持不變,2024年統計中只有一個微妙的變化:英國超過法國躍居第五位。
拉丁美洲和中東作為新興地區,其影響力繼續上升。從2022年到2024年,這兩個地區是唯一呈現持續年度增長態勢的地區。亞太地區的競爭力日益增強,目前有13個國家躋身全球前50名,僅次于歐洲。同時,非洲各國政府對于加強基礎設施和國際會議能力的興趣日益增長,預示著未來幾年可能加速增長。
在全球范圍的排名中,中國以249場會議位列全球第11位,較2023年的170場會議增加79場,增長率46.5%,足以見得中國市場的潛力巨大。
2024年,國家舉辦國際會議數量Top 20
在亞太地區的排名中,日本以428場國際會議名列第一名,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地區)以249場國際會議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在綜合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中國臺灣的國際會議數量,中國共承接501場國際會議,仍然是亞太區乃至世界范圍內極具競爭力的國家。
而從城市的角度來看,2024年舉辦國際會議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多,因此,本次統計的重要意義在于越來越多的中國目的地開始出現在國際會議選擇的列表中。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國香港、中國臺北、中國澳門在承載國際會議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遍地開花:更多中國會議目的地亮相
回歸到中國市場,本次共有62個城市出現在統計數據中(含港澳臺地區),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共有51個城市出現在統計列表中,涉及27個省或直轄市,這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和現象。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開始進入到國際會議選擇的范圍內,不再集中在少數的城市中;另一方面,從整體的布局來看,國際會議更愿意在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城市中舉辦,通過承接不同行業的國際會議,相信會對舉辦城市的產業、會議設施等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舉辦國際會議往往會產生并留下的廣泛深遠的影響——即“遺產(Legacy)”,因此這將有利于城市繼續開發和使用,對于中國的目的地來說需要抓住這些國際會議的深遠影響。
2024年中國城市承接國際會議數量統計表
關注參會人數,強化大型國際會議價值
除了活動總數外,另一個衡量城市表現的方法是每場活動的平均出席人數。迪拜以平均每場活動899名與會者拔得頭籌,緊隨其后的是巴塞羅那、米蘭、巴厘島和墨爾本。這一排名突顯了吸引大量觀眾的目的地,強化了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戰略價值。對于目的地來說,其具備吸引眾多參會代表前來的因素是非常關鍵的,除了會議內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目的地的旅游、人文等資源也同等重要。
中型國際會議更受歡迎
從活動規模來看,并非大型活動占到主流, 150-999人規模的國際會議占主要成分,小型會議活動其次,這也提示對于目的地來說,符合自身目的地的規模會議更適合目的地的發展。
醫學、科技和科學仍然是國際會議最受歡迎主題
按主題劃分,醫學科學、技術、科學位居前列,其次是工業和教育。這五個領域保持了十多年的領先地位,突顯了全球對醫療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持續興趣。醫學科學在領域中的領先地位顯著,表明了對健康與生命科學領域合作的需求。
國際協會會議的經濟價值不容忽視
2024年,全球旅行和旅游業產生了約10.9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約占全球GDP的10%,為全球提供了約3.57億個就業崗位。根據ICCA2024年的數據,國際協會會議直接產生了116億美元的經濟影響,是全球旅游業中一個專業而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十年里(2015年-2024年),每一位參加國際會議的注冊代表花費增長24%,從2015年的2518美元/人/會議增長到2024年3127美元/人/會議,在這個過程中,2022年每個注冊代表花費的費用最高,為3823美元/人/會議,這也真實的反映出主辦國際會議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
國際協會會議是經濟催化劑,2024ICCA數據強化了這一點。積極吸引這些會議的城市和國家會產生切實的經濟回報。從全球首都到新興目的地,有一個現象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這些會議對目的地的經濟發展很重要。
在報告中,特別舉出4個國際會議目的地的經濟變化:
◆維也納:2024年,維也納舉辦了154場國際會議,接待了101,886名代表,幫助維持了當地經濟活動,這也維也納占奧地利GDP的25%。
◆巴塞羅那:2024年,加泰羅尼亞的GDP增長了3.6%,超過了西班牙(3.2%)和歐盟(0.8%)。巴塞羅那通過舉辦142場國際會議,接待了125,826名代表,為這一增長做出了貢獻。
◆新加坡:新加坡的GDP在2024年增長了4.4%旅游業和商業活動是主要驅動力。144場國際會議接待了93,012名代表這在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舉辦了101場具有高度目的性的國際會議,這也成為支持丹麥2024年GDP2.4%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國際會議吸引了53,014名代表前來,反映了哥本哈根這座城市對高影響力活動的吸引力。
戰略聚焦:投資何處?
目的地應該優先吸引哪些類型的會議?國際會議協會(ICCA)鼓勵目的地采用以影響力為導向的策略,其2024年的數據顯示,各種規模的會議都有戰略機遇。下表突出了小型、中型和大型會議在數量、經濟貢獻和適合不同目的地特點方面的差異。
在對不同規模的國際會議分析中發現,中等規模(150-999人)國際會議具有強大的回報率,是適合大多數目的地的會類型,而小型(50-149人)國際會議更適合戰略新興目的地,因此對于中國的城市來說,在招募國際會議時,可以根據自身城市的定位,在小型會議和中等規模會議兩方面進行選擇。而大型(1000+人)會議不僅具有最高的個人回報率,也對目的地具有較高的要求,這對于一些成熟且具有高度容量的目的地來說是重點招募的對象。
報告指出:ICCA鼓勵目的地從整體角度考慮戰略性會議選擇,衡量國際化和城市發展的經濟回報。
2024年的數據證明:
◆優先考慮協調而非數量的會議目的地實現了更高的會議回報。
◆精心挑選的會議可以創造可持續增長,而不僅僅是直接的旅游收入。
◆國際會議的經濟貢獻與主要部門相當,但需要的資源較少。
◆這些發現強化了有意的、以影響為導向的會議策略的必要性。
超越經濟:國際協會會議的冰山模型
協會會議在當今相互關聯的世界中代表著一種強大但往往被低估的力量。就像冰山一樣,它們具有可以被看見的經濟影響力:比如酒店客房夜數、參會代表支出和場地收入,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表面之下隱藏著更大的價值,這些價值可以改變國家的產業和社區的發展。
國際協會會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獨特地應對當今最緊迫的挑戰:
◆創建各種專業知識和跨區域觀點匯聚的平臺。
◆制定任何單一組織或國家都無法單獨實現的協作解決方案。
◆通過共同目標和協調戰略動員全球行動。
協會會議價值:超越數字的影響
對于全球社區而言,這些會議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直接的財務回報和與會者人數。
雖然許多2024年ICCA記錄的會議出席代表少于1.000人,但它們的影響仍然很大。在韓國首爾舉行的ISO/EC 42人工智能全體會議(The ISO/IEC 4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enary Meeting)匯集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約200名代表,以推動關鍵人工智能標準的發展。哥倫比亞波哥大舉辦了2024年世界運輸與土地利用研究專題研討會,與會者不足200人,但就連通性和土地利用的平衡進行了重要交流。
由此可見,通過舉辦國際協會會議,不僅可以加速科學進步,而且還將會推動新興行業部門的成立,最終將支持本地經濟的發展。
對于目的地而言,協會會議提供的戰略影響力遠遠超過了訪客的經濟指標,這是一種強大的累計相應,引入更多青年參與,從可續性發展到科學突破和政策發展,每次承接國際協會的會議總能為目的地帶來廣泛的進步和貢獻。
一個突出的例子來自歐洲兒童殘疾學會(EACD),該學會獲得了2024年“非凡影響獎”。他們的第36屆年會不僅推進了關于兒童期開始出現的殘疾的研究和認識,還通過EACD+項目創造了現實世界的積極影響,該項目擴大了殘疾人在體育、文化和技術方面的參與機會。這展示了即使是規模不大的協會會議也能促進公平、包容和持久的社區遺產。
國際協會會議并不是跟隨成功,而是用國際會議定義成功。
新興領域的會議將備受關注
目前根據統計分析來看,醫學、科學以及技術主題的國際會議數量較多,從長遠來看,未來仍有諸多新興的領域將成為高度增長的行業,也將產生更多受關注的會議。
麥肯錫最近的研究確定了18個“未來領域”,預測到2040年這些未來產業將產生29-48萬億美元的收入,占全球GDP的比例將從4%增長到10-16%。將會議獲取策略與這些未來增長領域相協調的目的地將看到顯著優勢。
自動化:
自動化是人工智能應用、機器人技術、系統集成和技術支持的可持續性的熱門話題。根據ICCA的數據,作為會議主題的自動化已經從2015年的第9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5位。
自動化將在以下行業領域發揮關鍵作用,這些行業在未來20年可能會看到顯著增長:人工智能軟件和服務、共享自動駕駛汽車、模塊化建筑和機器人技術。
目前具有承接自動化相關國際會議的目的地主要是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從統計數據來看,這三個國家是舉辦技術相關會議最多的;而城市中,維也納、東京、雅典、布拉格、巴塞羅那是舉辦技術相關主題國際會議數量最多的5個城市。
下一代能源:
基礎科學研究是未來新能源系統的基礎。大約20%的國際科學會議專注于對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學科,包括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科學計算和礦物學。
這些在未來20年可能實現顯著增長的行業將從基礎科學研究中受益:太空、電池和核裂變發電廠。
目前在吸引可持續能源會議具有優勢的目的地是北歐國家和加拿大,自2023年以來,所有5個最大的北歐國家都超過了歐盟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可再生能源占其能源消費的44.4%至79.5%。加拿大超過80%的電力來自非排放源,主要是水力發電,并正在迅速擴大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存儲;同時,這兩個地區都擁有著名的能源研究中心,如瑞典的皇家理工學院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理工大學。此外,北歐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巨頭(Vestas,rsted)的所在地,而加拿大是美國清潔電力的主要出口國。
生物技術和肥胖治療
醫學科學會議越來越關注革命性的生物技術進步和精確治療。為了在這些領域取得進展,目的地可以優先考慮關注內分泌學、糖尿病、遺傳學和藥學的會議。
工業和消費者生物技術以及治療肥胖和相關疾病的藥物是可能在未來20年取得顯著增長的兩個工業領域。
根據統計,2024年承接醫療領域國際會議的五大國家分別是西班牙、美國、意大利、德國、英國,而在城市范圍內,巴塞羅那、維也納、里斯本、首爾、布拉格、新加坡、雅典、羅馬、哥本哈根、伊斯但布爾和米蘭是排名前8的城市。
電信和無線通信
自2022年以來,受移動性和數字基礎設施需求上升的推動,電信和無線在ICCA排名中大幅上升。電自動駕駛車輛和網絡安全。信是麥肯錫確定的幾個未來領域的結締組織,包括云服務、自動駕駛和網絡安全。
從目的地發展方面來看,雖然東京、新加坡和首爾等亞洲科技中心在吸引這一主題行業的會議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擁有5G測試平臺的歐洲城市(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北美創新走廊(多倫多、蒙特利爾、波士頓)和中東智慧城市迪拜、阿布扎比)也存在機會。
藝術、圖書館與文學
藝術、圖書館和信息以及文學是新冠疫情后恢復最快的五個學科領域會議之一,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知識管理和文化交流仍然受到高度重視。
藝術/圖書館與文學相關國際會議5年增長表
在目的地發展方面,除了地中海文化中心,雅典、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世界書店之都”)-愛丁堡、紐約和巴黎都為舉辦藝術和文學會議提供了獨特的吸引力。
總 結
與以往的統計報告不同,本次ICCA2024年的國際會議排名分析報告中,可以發現ICCA對國際會議的主題、會議規模以及會議對目的地的經濟、行業等影響力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對于中國區的會員更應該關注的幾點:
1、國際協會會議對目的地的行業加持和影響力往往高于經濟價值,通過承接重要領域,特別是未來領域的會議,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目的地選擇哪些行業的國際會議進行競標非常重要。
2、本次統計中,眾多中國的城市出現在榜單中,雖然數量上并不多,但是并不影響反映出中國具有承載國際會議的能力,并且也具有十分豐富的目的地類型,國際會議不在拘泥于在一線城市中,這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其他致力于發展經濟、發展會議經濟目的地的重要機會。
3、ICCA統計的國際會議數量并不能只關注其排名情況,更應該看重的是哪些行業會議在哪些目的地舉辦,中國的諸多會員應該關注成績過哪些行業的會議,要去尋找更適合中國城市的國際會議,而不應該只是關注名次變化。
4、國際協會會議本就是一項需要堅持且長期投入的工作,關注重點領域以及國際協會在全球選擇目的地的標準和原則,是每一個參與國際會議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原則。
5、中國市場的潛力不可估量,這其中不僅是指中國內地的市場潛力巨大,香港、澳門以及臺灣的機會在未來不可限量,國際會議頻繁在港澳臺地區舉辦,足以說明引入到中國內地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大,近水樓臺先得月,如何做好引進工作將成為國內專注于國際會議市場的機構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