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議協會(英文簡稱:ICCA)是全球會議最主要的國際機構之一。其首要目標是通過對實際操作方法的評估以促使旅游業大量地融入日益增長的國際會議市場,同時為他們對相關市場的經營管理交流實際的信息。數據統計,是國際會議協會會員溝通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手段,每年都會在年中發布上一年重大型社團會議在全球各地舉辦的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和分析價值。該數據以統計符合ICCA標準的社團國際會議(以下簡稱國際會議)為主,所統計的會議都是在全球范圍進行輪流舉行,具有一定的參考和研究價值。
根據ICCA的數據信息,本刊已經從會議數量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主要涵蓋了國際市場、國際城市、亞洲國家及亞洲城市等范圍內的數量情況。在深度分析數據的基礎上,本刊進行了第二次深度分析,主要是是以在2018年在中國舉辦的450場(截止2019年6月30日)國際會議為主,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會議在中國各個會議目的地的舉辦情況。希望通過分析,可以為城市引進國際會議以及扶持國際會議發展提供更多參考。
根據ICCA數據庫統計,2018年,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為459場,相較于2017年上漲19.7%,而涉及到的城市增到59個,這其中不包含(港澳臺地區的城市),比2017年增加8個。從數量上可以分析可以發現,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而會議涉及的領域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業和高科技,都出現了一定的特征。現針對2018年在中國主要會議目的地舉辦的國際會議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國際會議的申辦及認識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會議的行業分析。根據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在我國舉辦的科學研究以及技術服務業領域的國際會議場次達到87場,占據了國際會議總數的19.3%,是我國國際會議最多的類型,排在其后的衛生和社會工作類會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類會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類會議、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類會議。分別為45場、32場、26場19場。表明在2018年這5大行業在中國的城市具備承辦國際性大型會議的產業基礎。而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類會議均只有1場,因此這9類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辦的場次最少,也表示2018年這9大行業在中國的城市還并不具備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良好基礎。此外,從表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在中國市場受歡迎的行業分布情況。
二、會期及舉辦時間分析。會議時間的長短可以反映出會議活動的規模,同時也對會議目的地來說可以作為評估會議活動對當地經濟拉動作用的重要指標之一。
根據分析發現,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的會期主要集中在3天、4天、5天和2天,分別占總數的31.0%、27.7%、18.2%和9.8%,其中有會期最長為12天的國際會議1場,而該項會議是在北京的大學中舉行,最短會期為1天,占據了4.0%,會期為6天的會議占據了4.9%,總體來說,總共持續天數至少達到1689天,為中國的各個主要會議目的地帶來可觀的收入;
第二,國際社團會議的時間選擇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這直接反映出國際會議選擇目的地的淡旺季。
從舉辦的時間選擇來看,10月份舉辦的會議最多,共舉辦86場,占到總數的19.2%;舉辦第二多的月份是在11月,總共64場,占到總場數的14.3%;排在第三到第六的分別是9月、6月、8月和5月,分別舉辦場數為57場、51場、47場和45場。表示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更喜歡選擇在10月、11月和9月份,這也反映出我國接待國際會議的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末。
三、會議目的地分布情況分析。在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內共有59個城市,其中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共計25個城市,共舉辦362場國際會議,占總數的80.6%,證明國際性會議選擇在直轄市及省會城市舉辦的幾率更大;在所有的城市排名中,國際會議數量3個及3個以下的城市達到了35個,其中省會及城市有9個。以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的會員城市為準,2018年會員城市共計承接國際會議343場,占到全年總數的76.4%,顯示出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的會員城市仍然是承接國際會議的中流砥柱。
四、會議場地分析。在會議地點的選擇方面,也是可以體現出會議的消費能力。
從數據分析來看,26.1%的國際會議是在會議酒店舉行,20.3%的國際會議是在大學院校舉行,9.8%的會議在專業的會議會展中心舉行,而只有0.7%的國際會議是在特色場所舉行。
北京——北京舉辦的國際會議行業類別主要以衛生和社會工作類會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類會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類會議為主,分別舉辦了17場11場和6場;從會期來看,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會議多集中在3天、4天、5天,分別有30場、25場和17場,總共占據了北京國際會議總數的77.4%;在月份分布方面,2018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會議更愿意選擇在9月份、10月份、5月份、8月份,分別舉辦了19場、15場、12場和12場,而在1月、4月分別只舉辦了1場,在時間分布上也顯示出國際會議選擇北京作為會議目的地的特點,比如選擇在北京較為涼爽的月份舉行會議;而舉辦的場地方面來看,有將近32.3%的會議選擇在會議會展中心舉行,有25.8%的會議在大學院校舉行,有19.4%的會議在會議酒店舉行,根據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并沒有在特色場所舉辦的國際會議。
上海——2018年,上海接待的國際會議主要以衛生和社會工作類會議、醫藥制造業類會議、化學制品制造業類會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類會議為主,這四類會議分別舉辦了8場、6場、6場和5場,這四類會議的數量占到了總數的30.5%;而舉辦會議的會期以3天、4天和5天為主,分別為28場、18場和16場,占到了總數的75.6%;在舉辦時間方面,由多到少排列為10月、6月、11月、7月,分別占到了14場、13場、10場和8場,表明在2018年上海的10月、6月、11月更受歡迎,而且從總體來看,出去1月、12月之外,其他月份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均超過5個,可見上海全年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平均;而在場館分布方面,會議酒店和大學院校仍然是國際會議的首選,分別占到了28.0%和26.8%,會議會展中心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只占到了8.5%。
杭州——杭州2018年舉辦的國際會議行業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類會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類會議、衛生和社會工作類會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類會議、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類會議,分別舉辦了6場、3場、3場、3場、3場,這五類會議占到總數的64.3%;會期方面,在杭州舉辦的國際會議主要以4天和3天的會議為主,分別舉辦了10場和8場,占到總數的64.3%,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沒有超過6天以上的國際會議,也沒有低于2天的國際會議;選擇在杭州舉辦國際會議的月份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和5月,分別舉辦了6場、5場和4場,和國內的會議旺季較為相似,也可能在場館應用和會議酒店應用方面會有比較緊張的局面,其他月份舉辦的國際會議都低于3場;2018年在杭州舉辦國際會議的場地選擇集中在會議酒店和大學院校,未看到有在會議會展中心舉辦的數據,這與統計數據的原素材相關,也體現出未來杭州在會議會展中心舉行國際會議的市場機遇仍有待于開發。
西安——2018年,西安舉辦的國際會議行業分類方面,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類會議,舉辦了9場,其他行業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均不超過2場,這也與西安科學研究發展的趨勢相似;會期方面,會議時間超過3天的會議共有24場,占到總數的88.9%,這充分反映出在西安舉辦的國際會議時間較為適中,多集中在5天、4天和3天;在月份分布上,10月、9月、5月、6月為舉辦會議場次最多的四個月,分別舉辦了8場、5場、4場和4場,集中在春末夏初、初秋的時節;舉辦國際會議的場地選擇還是以會議酒店和大學院校為主,其他場地信息統計不明。
南京——南京舉辦國際會議的行業分類比較平均,農、林、牧、漁業 類會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類會議,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類會議,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類會議均舉辦了3場,占到總數的60%;而在2018年舉辦的國際會議中,會期集中在4天和5天,分別舉辦了7場、6場,占到了總數的65%;在月份分布方面,8月是最受歡迎的月份,舉辦了5場會議,而5月、6月、和10月都舉辦了3場會議;在場館選擇方面,會議酒店和大學院校仍然是首選,分別舉辦了7場和2場,還有1場會議選擇在特色場所舉行。
總體來看 ,2018年在中國舉辦的國際社團會議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和減少,不同的目的地擁有不同的淡旺季節,同時會議持續時間也呈現出較為相同的原則,多集中在3-5天,而上海和北京還出現了超過5天的會議,以及會期為1天的會議,這也值得目的地管理機構注意;在月份分布方面,可以看出幾乎每個城市舉辦國際會議最多的月份都不太相同,甚至一些城市將近有5個月沒有國際會議的舉行,這也顯示出不同目的地的不同特色。希望通過分析,可以為不同目的地在未來推廣營銷、產業發展方面提供更好的參考,為城市發展梳理更好的數據依據。
注:文中提到的行業分類,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7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標準。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