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議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會議運營管理的科學性得到更多認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會議運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盡管國家大小不一,文化背景各異,發達程度與管理模式也不盡相同,可會議策劃、會議管理及服務應該遵循的規則卻是相同的。這些規則主要有:
1,會議策劃及運營管理的基本要素 對于任何一個正式會議而言,會議策劃及運營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這些要素主要包括:名稱、目的、時間、地點、參與者、規模、形式、內容、流程、活動安排、收支、技術與設備、服務、會后報告等。當然,在策劃會議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這些要素進行適當增減,可對于會議專業人士來說,全面考慮這些要素則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2,會議運營管理三原則
雖然會議策劃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真正影響會議運營管理的原則卻主要有三個:成本、效率與體驗。無論是過去的會議、現在的會議,還是未來的會議,都是這三個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綜合表達的結果。
比如,企業要舉辦一個會議,策劃人需要按照會議的特點及企業的要求,對這三個因素進行綜合權衡,然后做出決策。企業可以有以下幾個選項:一是少花錢,快速把會議開完。這時候,會議現場及目的地體驗就只能放到最低點,甚至取消。成本低、效率高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網絡會議。如果一定要見面開會的話,那么辦公室會議、機場會議等,就是不錯的選擇;二是把現場體驗放在首位,效率放第二,成本放第三。只有線下活動才可以滿足這種需求。這類重視現場體驗的會議類型包括發布會、答謝會、客戶見面會等;三是把目的地體驗放在第一位——希望參與者深入體驗目的地的文化與旅游,并因此留下美好回憶。這樣的會議就不能太講求效率和成本。強調目的地體驗的會議主要有獎勵旅游、年會等。當然,大多數會議類型都可以根據需加大目的地體驗的分量。
3,企業戰略會議管理策略
企業戰略會議管理(SMM)是本世紀初由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與美國會議業界聯合推出的一項旨在提升企業會議管理能力的工作計劃。十幾年來,美國的會議采購人、策劃人與會議業界的專業人士一起,積極探索企業會議管理新模式,為美國企業會議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SMM計劃的要點是,通過企業與會議產業界的共同努力,將企業內部會議相關的各項工作協調一致,統一管理,以達到提升效率、節省費用、規范管理等目的。
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全美大多數中大型企業都加入了該計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美國,該計劃正在由中大型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展。
二,下列類型的會議將會得到更快發展
1,低成本、高效率類型。
日常工作中,大多數會議的要求并不復雜,常規協作與溝通占比例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在辦公區域內快速開會,或者舉辦網絡會議,就成了主要選項。當然,辦公區域內的會議與協同辦公性的網絡會議,不存在會議現場的特別體驗,更不會帶來旅游相關的愉悅感受。
2,體驗性會議。
所謂體驗性會議,就是將參會者在會議過程中、目的地等的感受作為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的會議。會議體驗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參會者在會前、會中、會后對于會議運作過程的感受;二是參會者在會議舉辦地獲得的休閑、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體驗。
第一類會議體驗是會議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會議目標的達成與參與者現場體驗的效果直接相關。根據體驗在會議目標實現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將會議分為兩種——一是常規體驗型,另一種為強體驗型。大多數企業會議、協會會議、政府會議都屬于常規體驗型,會議組織者對于現場的設計、布置、視聽、燈光、網絡、技術、服務等有一定的要求,但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組織方不會在這方面投入過多。即便是常規體驗型的會議,會議參與者對于會議現場的體驗也有基本要求的。如果多數人對于會議的感覺不好,那會議目標的實現就會收到影響;關于強體驗型會議,由于對于場地、環境、設計、布置、視聽、搭建等的要求超出常規標準,所以成本往往比較高。盡管如此,這種會議方式也是經常被使用——新品發布、客戶答謝等。強體驗型會議的使用頻率,與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第二類會議體驗則是會議組織者帶給參會者的一種附帶價值,而這種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們知道,協會類年會通常是在其會員覆蓋地域范圍內流動的——全國性協會的年會在全國流動,全球性協會的年會在全球流動。促使協會年會流動的原因并不復雜,一是為了照顧不同地方會員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參會者可以利用參加年會的機會,體驗不同目的地的文化與旅游。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到各地參加會議,順便獲得當地的文化旅游體驗,被認為是現代組織機構的明智之舉,無論這個機構是企業還是研究與教育機構、社會團體等。
獎勵旅游是企業以旅游為載體激勵優秀員工或經銷商等的一種會議方式,這種方式帶有強烈的目的地文化旅游體驗性質。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越發達,企業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激勵的可能性就越大。
3,虛擬會議(virtual meetings)、網絡會議(internet meetings)。
通過現代技術、互聯網等虛擬面對面場景而舉辦的會議。與現實中的面對面會議相比,此類會議的要素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會議地點是虛擬的。此類會議成本低、效率高,大家只需要在各自的辦公或者生活空間,通過互聯網連線即可。有幾點需要說明的是:
其一,虛擬會議系統可以與工作系統結合在一起?,F在很多辦公系統都支持虛擬會議,一邊辦公,一邊開會,極為便利。
其二,虛擬會議的現場感需要再提高。從目前的技術效果看,虛擬會議的現場感較弱,組織方難以借此開展互動程度較高的活動,比如深度探討、業務洽談、商務社交等。虛擬會議在技術上有待于不斷突破。
其三,虛擬會議不會改變人類社會面對面會議的基本需求及運行模式,也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或者減少現有的面對面會議。視頻會議、網絡會議等虛擬會議模式已經存在多年了,沒有發現面對面會議因此而減少的跡象。虛擬會議的確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項,提升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溝通與協調的成本,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擅鎸γ鏁h的價值就不僅僅是溝通和協調那么簡單了,很多管理、商務、科研、社交等問題,面對面深入交流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至于那些體驗訴求比較強烈的會議,更是虛擬會議不可替代的。面對面會議與虛擬會議,兩者各有優勢,故而并行不悖。
4,平臺性會議。
如果一個會議的參與方不只是兩方,而是三方甚至更多,會議的價值實現需要通過多方互動才能完成,那么這個會議就可以被稱為“平臺性會議”。行業年會就是典型的平臺性會議,它的參與方通常是多方面的:嘉賓及演講人、參會者、參展商等,而且參會者、參展商又可以被分為多個細分領域。從目前情況分析,中國平臺性會議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 規模不斷增大,分項活動越來越多;
●參與者范圍不斷擴大,國際參與者占比持續提高;
●會議運營管理日趨規范,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數量呈明顯增多趨勢。
相關閱讀: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