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兩會確定了2022年全年工作的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及行動路徑。會展在今年全國兩會中再次受到高度重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頻次增多,代表委員討論關注程度更高。
《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21年工作成績時,至少在三個地方對會展活動的舉辦予以充分肯定。一是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部分明確指出,“加大穩外貿穩外資力度,成功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及首屆消博會等重大展會 ”;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部分強調“經過精心籌備,我們成功舉辦了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也一定能辦好剛剛開幕的冬殘奧會”;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部分突出“習近平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大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亞歐首腦會議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多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一、會展受到兩會高度重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從不同角度對會展活動的開展提出了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張海波建議,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希望支持韓國(山東)進口商品博覽會升級為國家級展會,將博覽會納入中韓建交的系列紀念活動,為中韓在貿易、旅游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注入新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劉自明建議,支持舉辦中國武漢商品交易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董事、總裁助理,東浩蘭生會展集團副總經濟師章偉民建議,通過立法來推動進博會的法律保障,特別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二、2021年中國會展恢復發展
2021年,多點散發、持續發酵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會展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會展人不忘初心、堅守堅持、同心同德、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搶抓一切機遇,持續推進復展復業,奪取了難能可貴的會展業恢復性發展。中國貿促會《中國會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展覽業在2020年的基礎上繼續恢復發展,展覽數量、展覽面積較上年均實現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在已采集到面積信息的展覽中,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覽2949個,同比增長48.6%;展覽總面積92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2%。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2021年的會展統計數據尚未公布。據筆者對幾個城市的調查了解,不少城市2021年經過不懈努力,都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初步判斷,2021年,中國會展業在2020年率先走出疫情、恢復辦展辦會、取得較好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恢復發展,總體規模和數量有望超過2020年,質量效應進一步提升。
據初步統計,2021年,深圳兩大展館1-12月共舉辦展會86場,展出面積412.14萬平方米;兩個展館展出的面積就超過2019年深圳全市395萬平方米的水平。廣州2021年展覽數量減少,面積增加,展覽規模效益大幅提升;據不完全統計,主要場館舉辦展覽388場,同比下降29.7%,展覽面積683.81平方米,同比增長57.2%;參展參觀人數723.90萬,同比增加28.5%。據南昌市會展主管部門反映,南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于2021年舉辦展覽200多場,展出面積210萬平方米,相比2019年,逆勢增長10%。長沙2020年打響防疫復展“第一槍”,在會展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在2020年的基礎上,長沙會展2021年穩中有進,取得新進展,全年舉辦展會172個,展覽面積250.9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專業觀眾346.19萬人次,同比增長0.5%。另據主要會議企業統計,2021年在長沙舉辦會議4724個,其中千人以上會議66個,國際性會議28個。
三、會展助推兩會目標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2年經濟增長5.5%的發展目標。報告指出,需求緊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是2022年經濟面臨的三大挑戰。報告提到,要增強憂患意識,直面問題挑戰,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報告指出,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會展業特殊的功能作用有助于克服三大挑戰,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助推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
會展產業是由會展活動策劃、營運而導致的會展場地、旅游餐飲、工程搭建、商務服務、公共服務等服務領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產業鏈環節各類企業的總和。會展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大。會展產業還是服務所有產業的綜合性服務業。會展產業的復蘇復興不僅惠及會展行業本身,帶動會展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發展,還能振奮人心士氣、穩定市場預期,助推其他行業發展。會展是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鏈接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國際與國內的重要橋梁,是傳播新理念,展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促進交易和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進步的重要平臺。
作為平臺和橋梁,會展緊密聯系著供給和需求兩端,一頭系著生產,一頭牽著市場,對于信息傳播、市場營造、技術推廣和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會展活動的組織,產品、服務、技術信息被傳遞給消費者,市場需求信息被傳遞給生產者,信息溝通和信息交流的平臺得以搭建,為生產更多、更好切合市場需要的商品、服務和技術提供依據。其次,通過會展活動策劃與組織,人為地打造一個商品、技術、服務交易市場,營造市場氛圍,將散布于不同時點、區位的交易機會集中起來,擴大市場規模,促進銷售。第三,通過會展活動安排,將產品、服務發展和技術進步信息傳導給業內同行,促進產業合作與進步,加快產品升級換代進程,助推產業升級。第四,通過會展平臺,匯聚發展要素,通過最新技術、產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加快生產要素流動、新技術推廣和生產效率提高,引領產業發展,催生新興產業,助推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為國家、地區、城市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和發展環境改善作出貢獻。第五,通過會展活動舉辦,可以匯聚人氣、提振士氣、凝聚民氣、提高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念。綜上,會展不僅是溝通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平臺,而且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支撐性、先導性綜合服務業。
成都最新會展統計從某一層面反映了會展綜合功能的發揮。近年來,成都緊密結合城市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中心任務,面向全球搭建投資貿易、資源配置、要素交易、交流交往和城市營銷平臺。根據成都市博覽局提供的數據,2021年,成都市共舉辦重大會展活動955場,同比增長8.3%;線上線下參與人數10079.3萬人次,同比增長7.7%;其中外地人2093.3萬人次,同比增長14%;展出總面積110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會展業總收入1231.6億元,同比增長16.9%;直接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6.7%;拉動收入1100.6億元,同比增長17%;展會成交金額2567.9億元,同比增長13.7%。臨時就業崗位5045個,同比增長37.5%。簽約投資項目1106個,協議投資金額7480.1億元。
四、統籌推進會展業復蘇復興
持續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會展業帶來了重創,近期新一輪疫情的擴散加重了會展業恢復發展的難度,廣州美博會的偶發事件更是雪上加霜。會展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大,損失最重的行業之一,困難程度一點不亞于發改委《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所列舉的行業,會展企業面臨的困境十分嚴峻。希望會展業界堅持堅守、同心同德、共渡難關、共謀發展;期望會展主管部門盡快、盡早出臺會展政策文件,幫助行業提振信心,穩住預期;幫助企業紓危解困;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科學精準處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會展復業復蘇,在做好疫情科學、精準防控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見縫插針、搶抓機遇,推動會展業恢復舉辦,盡可能降低損失,減少流失。
來源:中國貿易報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