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的數據統計熱烈回歸,在疫情期間,全球會議市場遭受重大沖擊,經過不斷的努力,終于在2022年年底全球疫情結束,也開啟了全球會議市場的全新時代。作為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知名的排名報告,此次《2022 ICCA 國際及地區排名分析報告》再次對全球國際社團會議的舉辦情況進行了統計,雖然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來國際社團會議的需求旺盛,依然具有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會議》雜志根據發布的英文報告整理分析如下:
1、全球舉辦9042場線下國際會議,較2020年增長
由于疫情原因,ICCA的數據統計報告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并未統計相關具體數據,僅在2020年出版過《ICCA Annual Statistics Study 2020——Analyzing an excep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year》,因此相關數據可與該報告中的數字進行對比。2022年,ICCA統計面對面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為9042場,與2020年的8409場國際會議相比較有所增長7.3%,仍然顯示出國際社團會議具備較為強勁的增長力。
2、全球國家及地區排名前20位差距較大,中國全球排名26位
從國家層面來看,美國仍然是全球舉辦國際社團會議最多的國家,在2022年共計舉辦690場會議,而西班牙和意大利舉辦的會議數量也超過500場,分別為528場和522場,德國、法國、英國則分裂第4到第6位,舉辦國際會議數量分別為484場、472場、449場;而排在第7位的葡萄牙舉辦國際會議數量下降到294場,自此往后再無超過300場國際會議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以109場國際會議排在全球的第26位,其下降情況較為明顯。
3、全球城市排名前20位中舉辦超100場會議的城市僅13個
對于城市而言,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均不高,排在第1到第13位的城市舉辦國際會議數量超過100場,分別是維也納、里斯本、巴黎、巴塞羅那、布拉格、柏林、雅典、布魯塞爾、倫敦、都柏林、哥本哈根和新加坡,歐洲城市12座,亞洲城市1座,美洲城市并無上榜前20名。中國臺北位居全球第26位,舉辦國際會議數量55場。而北京則位居第107位,舉辦國際會議數量19場。可見,疫情對我國的城市申辦國際會議產生了重大影響。
4、亞太區國家及地區排名變化較大,亞太區共舉辦國際會議1239場會議
從統計的國家/地區來看,亞太地區在2022年共有18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到統計范疇內,共計舉辦國際會議1239場,占ICCA 2022年全球國際會議數量的13.7%;從排名來看,日本以舉辦228場國際會議位列第1,而韓國、澳大利亞、中國、新加坡緊隨其后排位第2至第5,并且只有前五個國家(地區)舉辦國際會議數量超過100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臺灣位列第6,中國香港位列第14,中國澳門位列第18,成為亞太區國際會議市場中的亮點。
5、亞太區城市中新加坡一枝獨秀,亞太地區城市潛力還將進一步開發
從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來看,明顯亞太地區城市與歐洲城市形成鮮明對比,亞太區的城市中之后新加坡承辦的國際會議數量超過100場,達到101場,其他城市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中國城市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出現大幅減少,特別是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為代表,可見2022年中國的城市受到疫情影響,在國際會議引進方面壓力巨大。
6、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共計舉辦199場國際會議,中國臺北、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表現亮眼
本次統計中,中國境內,除港澳臺外,北京舉辦19場國際會議,上海舉辦16場國際會議,而深圳舉辦9場國際會議,成都、杭州舉辦8場國際會議,南京、武漢分別舉辦7場國際會議;而中國臺北舉辦55場國際會議,中國香港舉辦15場國際會議,中國澳門舉辦6場國際會議,表現較為亮眼。
分析及總結
1、2022年,全球疫情已經進入到結束的階段,因此國際會議也具備了在全球各主要城市舉辦的基礎條件,因此本次統計可以看作是國際會議在新時期的起步數據。
2、從整體國際會議分布來看,2022年歐洲舉辦的國際會議占據62.9%,是國際會議首選的目的地,這也表現出在疫情即將結束的時間段內,歐洲仍然是各類國際會議首選的目的地,北美地區呈現出下降的勢態,而亞太地區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占到13.7%,也呈現出較為低迷的狀態,相信在2023年將會有更多增長機會。
3、從整體情況來看,國際會議市場仍然處在恢復初期,需要一段時間調整,并且從長期來看,國際會議市場的增長速度將逐漸加快。
4、報告最后,有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按照國家及地區統計,前40個目的地在2022年計劃舉辦的國際會議總數為9163場,其中計劃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為254場,而在中國臺灣計劃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為126場;另一組數據是按照城市統計,仍然是前40個目的地城市在2022年計劃舉辦的國際會議總數為3529場,其中北京計劃舉辦50場,在中國臺北市計劃舉辦國際會議數量為74場,這兩組數據體現出2022年國際會議在國家、地區及城市延期或取消的數量較大。
5、未來國際會議時長肯定要進入恢復期,并且也將是重點發展的市場之一,無論從整體經濟大環境來看,還是從不同城市及地區的協調發展來看,全球仍然需要各種不同規模的國際會議來幫助全球經濟加快恢復和發展,共渡難關。
數據來源:ICCA官網
來源:會議雜志
作者:閆偉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