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瑩先生歷任北京五洲大酒店總經理、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副總經理以及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先生在酒店和大型會議中心工作時間超過29年,在國際會議和展覽業領域擁有驕人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水平。受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委托,劉先生牽頭國家會議中心研制的《會議分類與術語》國家標準將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國內會議業的第一個國家標準。著有《會議中心的設計、運營與管理》(2012年1月出版,合著)。2013年12月,劉海瑩先生受國際會議專家聯盟(MPI)邀請,擔任MPI中國大使。
從會展城市指數排名看會展政策競爭力
文|劉海瑩
10月26日,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了“2022年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廣州、北京、深圳、成都和上海位居前五位。競爭力指數以綜合考察城市會展業宏觀環境競爭力、產業發展競爭力、企業競爭力、會展基礎設施競爭力與城市會展綜合服務競爭力為導向,反映各城市會展業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筆者對比2015-2022年指數排名發現,各城市歷年排名存在波動性,從各項指數表現來看,城市宏觀環境競爭力和會展基礎設施競爭力兩項決定指數排名,產業發展競爭力與企業競爭力與前兩項指數息息相關,會展綜合服務競爭力指數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綜合服務競爭力指數對排名貢獻更大。原因在于,前四項競爭力是各城市長期發展積淀形成,很難跨越發展階段,但會展綜合服務競爭力不同,尤其是會展業主管政府部門、機構以及會展業相關支持政策競爭力,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當然,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政策。
專項資金、發展規劃、行動計劃、管理辦法等是基礎必備政策。筆者曾在9月專欄《一張藍圖繪到底》中,從會展管理機構的變革、政務服務機制的建立、資金扶持政策、系列規劃和行動計劃中介紹過成都會展業發展實踐,科學合理基礎性政策有效促進成都會展業從起步發展跨越至位居全國排名第四位。規劃引領,政策先行,是會展城市起步和成長的初始保障。
城市會展業發展到相應階段后,需要在基礎政策上疊加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發展促進政策,以對會展業發展目標、發展要求、發展模式、市場主體培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等方面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長沙、蘇州等城市制定的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鄭州航空港區投資促進局出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加強會展引領作用、支持會展業優先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圳市制定《品牌展會認定辦法(2020 修訂)》;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成都市培育展會新模式激發增長新動能的指導意見》,成都市貿促會(成都市博覽局)制定《“蓉易貸·會展貸”普惠金融服務實施方案》等。
會展業在服務城市產業布局的重要平臺價值被廣泛認可,會展政策不只出現在會展行業內,開始普遍出現在各行各業發展政策中,反哺會展業與各行業協同發展。產業融合政策是提升會展產業發展競爭力與企業競爭力的良方。例如,商務部等六部門關于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指導意見要求,增強展會等平臺對貿易投資發展的促進作用;《江蘇省推進數字貿易加快發展若干措施》提到,培育數字貿易國際會展品牌;南京市政府《關于促進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要發揮產業聯盟和高端會展作用;深圳市商務局《關于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中,支持舉辦促消費活動,并對符合要求的單個項目給予最高200萬資金支持等。
基礎必備政策、發展促進政策和產業融合政策,初步構成支撐會展城市發展的政策體系,也成為會展綜合服務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中國會展綜合報道
編輯 | 趙竟言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