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怎樣看待中國會獎市場的走勢?您覺得今年會獎市場情況如何?每每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感到有些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仔細想想后發現,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用幾句話把它說明白的確有點難。為什么呢?因為會獎活動市場最起碼分為長期走勢和短期市場波動兩個層面,而且會獎市場又分為協會會議市場和企業會獎活動市場兩大塊,企業市場又分為汽車、醫藥、快消、金融、IT與互聯網等不同的行業,所有這些在市場上的表現都會有較大的差異。
先說說會獎活動市場的長期走勢。
我們都知道,中國會獎活動市場的長期走勢是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態勢緊密相連的,然而它們之間是究竟是如何相關的,緊密程度又如何?要知道這些,就必須要把影響我國會獎活動市場長期走勢的關鍵要素說清楚:
經濟總量。這是影響中國會獎活動市場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關于這個指標,縱向來看最清楚:從改革開放到中國加入WTO之前,中國會獎市場只是一點點萌芽,到了本世紀初的時候,會議、活動與獎勵旅游市場才開始起步,而真正成規模、成體系,也就是近十年八年的事情。中國會獎活動市場的發展進程是與中國GDP總量在全球排名不斷上升的節奏相吻合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二,會獎活動市場的總量也是排在美國的后面,居第二。按照這個思路,等到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候,中國會獎活動市場也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
活躍人口基數。這個因素也很重要,因為會議活動是需要人來參加的,沒有大量的潛在參會者群體為會獎活動買單,全球第一或第二,都是空談。美國成為全球會獎市場的第一,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就是因為其活躍人口的基數比較大。需要說明的是,中國雖然具有單一國家規模最大的潛在參會者群體,但他們目前的人均購買力和活躍程度都與美國相差很遠。
社會開放度。這其中包括內部的開放度和對外開放度兩部分。會議、活動與獎勵旅游等都是社會群體之間交流互動的手段,如果政策不允許群體之間相互交流,不允許與境外進行商貿和文化互動,會獎活動市場就不可能真正發展起來。看來,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得分還不錯。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經濟市場自成體系,中國會獎活動市場也主要是為這個體系服務的。有的城市一直在追求很高的會展會獎國際化程度,我看多少有些不太切合實際,因為即便中國的對外開放度很高,中國境內會獎活動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不會高到哪里去,這與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角色定位有關。看看美國就知道,美國社會經濟很發達,內外開放度也很高,但其境內會獎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平均也就10%左右,九成的比例都是服務于本土市場的。有人說,有的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化程度就很高,比如新加坡等。沒錯,你要知道,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做基礎,只是依靠國際訪客,其會獎活動市場的總量是永遠都上不去的。
社團與企業管理制度。有人發起、舉辦會議,才會有會議市場,而且會議市場的規模和質量都與此有直接相關。誰來發起并舉辦會議和活動呢?當然主要是社團和企業。與美國社團會議市場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的情況相比,中國社團會議只有區區兩成的市場份額。這個事實的確讓人有些憂慮。大約十年前,美國社團年會的平均與會人數就達到了1400人以上,而我們現在的這個數字還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還是社團尤其是全國性社團的運營管理模式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哪天中國社團的運營管理模式真正發生了變革,社團會議所隱藏的能量就會釋放出來,進而改變中國會議市場現行的結構和運行模式。不過現在看來,這個過程不如人們預期的那么快。
關于企業會獎活動市場,我們不妨將其分為三部分:外企、國企和民企。到現在為止,在中國會獎活動市場唱主角的依然是外企,國企和民企只是小小的配角。如果有人說,是外企成就了中國會議、活動和獎勵旅游行業,我看一點都不為過。為什么會是占GDP分量不足兩成的國際企業主導著中國會獎活動市場發展的脈絡呢?這其中有幾個關鍵原因:一是國際企業普遍奉行“會議統一管理”的基本模式——對于會議供應商進行統一采購,統一管理。這種模式十分有利于會議活動的專業化、規模化,有利于訓練一批高素質的供應商群體——中國會獎活動產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這類企業實力強大,又有成熟的會議管理經驗,加上他們相互之間在運作模式上有很大的互通性,故而這個群體經過十幾年的業務訓練,最終將中國會獎活動行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相比之下,國企和民企就差一些了。國企的GDP份額要比外企大得多,單個企業的規模也足夠大,照理說可以在會議管理方面有所建樹,從而為會獎活動市場帶來重要影響,無奈因為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國企雖然是經濟體量和企業規模方面的巨人,但卻是會獎活動管理方面的矮子。中國專業會議市場的規模一直與中國的經濟總量存在嚴重的不匹配,就與國企的這種特點分不開。中國的民企,除了少數出類拔萃的已經進入“國際化行列”之外,絕大部分企業的規模還比較小,而且多數仍處于成長期,經濟實力、品牌化與規范化管理的程度都與國際企業有很大差距。我們知道,專業會獎活動市場是為實力較強的品牌化企業、規范化管理企業服務的,只有他們有實力購買、愿意購買專業會獎活動企業提供的服務。因此說,專業會獎活動市場與廣大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大。美國會議市場之所以成為全球第一,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全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國際化企業和社團組織。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知道中國會獎活動市場的總體走勢如何,通過研究以上幾個關鍵變量就能夠大致有個判斷:只要GDP在增長,會獎活動市場就會增長;只要不限制對內和對外的開放度,會議活動的數量就不會減少,會議活動的國際化程度也會慢慢增高;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潛在參會者人群的基數是在不斷增長的,因此會議活動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多,規模還會持續增大,購買力也會逐步提升;日益強大的中國,當然需要社團類機構所提供的強有力的行業協調及服務,即便現有的社團沒能做到,中國的社團會議也會慢慢發展起來,原因很簡單——社會有需要;最后,中國企業會獎活動市場未來增長的希望放在外企身上顯然是不夠了,國企也很難有指望,那就剩下民企了——這當然需要一個過程。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