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培訓上,一位學會展的同學問我說,她在寫一篇論文,標題大意是:如何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會議目的地。在她看來,面向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國際會議目的地應該是有差異的,而且差異可能還不小。我告訴她說,國際會議目的地是有一定標準的,不會因為參會者來源的不同而有很大的改變。為什么是這樣的呢?因為所有的辦會者、參會者,包括國際的、國內的,其需求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說有差異,那也只在個別的細節上。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組織會議活動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因為需要面對各種類型的人,而且要讓他們都滿意,不管是級別高的、低的,國內的、國際的,年齡大的、年輕的,男的、女的。眾口難調嘛,這個很容易理解。其實,做會議與做其它任事情都一樣,咋一看,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好像無從下手,可時間長了,摸到了里面的規律,心里就不亂了。做會議,不管是策劃、運營還是服務,都是與“人”打交道,那么了解和掌握“人”的特性,即“人性”,包括生物性和社會性,對于我們理清會議策劃組織的思路、掌握會議運行的規律,至關重要。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揭示的就是人的基本特性。他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在會議運營當中具有很好的實用意義。
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求,“吃喝拉撒睡”,誰都需要,所以開會、辦活動,首先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做好一個會議,內容、形式、活動安排等誠然重要,但“吃喝拉撒睡”的事情如果出了問題,會議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現在都在講體驗,會議也一樣,而“吃喝拉撒睡”就是會議的基本體驗之一。
在“吃喝拉撒睡”這幾項基本需求當中,“吃”排在第一位。與會議相關的“吃”,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填飽肚子”,二是“吃出文化、吃出快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議中的“吃”正在與第一階段的“填飽肚子”拉開越來越遠的距離。借助會議活動,或者在城內,或者到一個美食匯集的目的地,品嘗當地的美味佳肴,讓當地的文化與自己的味蕾有一個親密的接觸,已經成了會議活動的一個標準配置。會議中的“吃”有很多種方式:自助餐,最常見,因為方便快捷;宴會、酒會,差不多也是正式會議的基本配置之一——不管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會議活動,一般都有一個以餐飲為基礎的集儀式、答謝、美食、社交、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如果會議中的“吃”還不能夠充分體現“特色美食”的意義的話,那么安排一次頗具當地特色的美食體驗一定是最受歡迎的事情之一。當然,會議活動中的“吃”,還可以有很多花樣。
“睡”雖然放在“吃喝拉撒睡”中的最后一個,但絕不意味著它的意義最小。會議中的“睡”也可以而分為兩個階段,先是“有地兒睡”,后是“睡出檔次、睡出特色、睡出文化”。很顯然,我們現在已經處于其中的第二階段。如果你在策劃會議的時候,把“睡”這件事兒處理得很好,一定會有人給你豎大拇指。與會議相關的“睡”,可以有兩個方面的選項,一個是標準化的住宿設施——星級酒店,另一個就是特色化的住宿體驗——民宿、帳篷、房車等。不過一般而言,為了保證會議效果,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會議期間的住宿都會安排在酒店里,而特色住宿體驗則會放在會后。不過要說得到組織一個團建活動、戶外活動、社群活動等,沒有正式的會議環節,這時候直接安排特色住宿當然也可以。
安全需要。做會議活動,人群聚集,少則幾十個人,多則數百人、數千人,保證大家的安全是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之一。與會議活動相關的安全問題,可能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目的地安全。總體而言,國內城市的安全性是問題不大的,但也會因為高原反應、氣候差異等給與會者的“安全”增加一些難點。不過,要是在境外搞活動,安全問題恐怕就不是那么簡單了。
二是交通安全。國內的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的安全性一般都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有什么需要提示的話,那么在大巴、小車、船只等方面,要盡可能選擇有品牌影響力的大公司來合作,因為它們的管理和運作更規范。最好不要在這些事項上考慮省錢問題。
三是會議活動現場安全。總體來說,不僅是在辦公樓里開會很安全,在任何一家有經營資格的會議中心、酒店、特色場地等舉辦會議活動也都是安全的。不過,要是在辦公室之外舉辦會議活動,需要重視場地方的安全要求和提示。
四是旅游及戶外活動安全。在會議活動相關的安全性當中,這一塊出問題的可能性最大。當然,合法的、規范的旅游活動是安全的,不過還是委托有品牌影響力的專業公司幫你運作更合適。風險相對比較高的戶外活動主要有:滑雪、騎馬、漂流、探險、水上活動等。團建活動的安全性一般問題不大,但也有可能出現摔傷等事故,所以還是建議與專業公司合作。
對于安全問題,除了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措施之外,給每一位參與者都購買一份保險,在什么情況下都是一個很好的選項。(未完待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