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觀點:營銷變革,從理念開始
每年的中國會議產業大會(CMIC)有幾十項活動,最讓我頭疼的是推介會。推介會有市場需求,大家都想讓目標客戶群體了解自己。可問題是,到底誰想了解,想了解什么,以及為什么想了解等等,這些問題我們目前還無法準確知道,所以推介會組織起來會比較困難。我們也曾嘗試做一些創新,但收效并不理想。比如,大會之前我把“推介會”的名字改成了“會議目的地互動SHOW”,希望以名字的變化為起點,調整“推介”的思路,把“推介”活動的填鴨式灌輸變成與潛在客戶輕松互動的過程,并希望藉此提升“推介”的效果。想法不錯,也有目的地愿意一起做嘗試,但大部分推介者表示互動式“推介”操作起來有困難。最后,我們又把名字改了回來。
我們目前在“推介會”這個問題上所處的困境,正是這個變動的時代市場營銷所處地位的真實寫照。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今日的消費者已大不同于以往,可是我們的理念,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仍然停留在過去。很多人雖然已經意識到了轉變的必要性,但真正行動起來還有很多障礙需要清除。很顯然,是該做變革的時候了。那么變革什么呢?
首先,思考問題的先后次序要變嗎?一直以來,我們做市場、做銷售,首先想到的是我們有什么,然后才去想別人需要什么。我們以往的旅游與會展推介會,基本上都是推介方把自己想說的全部倒出去,至于這些東西是不是聽者所需要的,就不太清楚了。名副其實的“推廣介紹會”就產生了——臺上的人自我陶醉,臺下的人只是在“被推介”。現在情況開始變了,人們不再想參加“任務型”會議,不想再做被擺弄的“棋子”,他們開始大聲呼喊:我們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對話,需要獲得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以后的推介會將是什么樣的呢?沒有一廂情愿的“推介”,只有交流、互動、參與和體驗。
第二,立了桿馬上就要見影嗎?信息阻隔時代,營銷推廣活動能立馬見到效果。如今不靈了,任何急功近利的人或事情都會招致反感。有人說,人不成熟的標志之一是立即要回報;我覺得,只有不成熟的企業才會馬上要效果。互聯網時代,創建一個產品與服務的品牌貌似更簡單,實際上則更為復雜,更為艱難,需要投入的財力、智力、精力都要比以往更多。如果說每一次推廣,每一次營銷,每一次與用戶的互動,都需要一個量化結果的話,那么在用戶的腦海中留下更加深刻、更加美好的印記,一定是一個值得推崇的重要指標。
第三,營銷需要誰來完成?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將營銷與企業的運營管理分開,把營銷的責任派發給市場部、銷售部、公關部,寄希望于某個營銷公司或者企業內部的某個部門、某個人甚至具體的某一次營銷活動。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用戶、潛在客戶可以通過無數個信息通道,與企業的每個人保持實時的聯絡。也就是說,企業的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是實際上的營銷者。需要明白的是,專業的營銷公司、營銷者仍然會有自己的價值,但成功的營銷一定是各方面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
第四,營銷成功的根基是什么?一個企業的成功,從表面上看是營銷的成功,實際上則是企業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及其提供價值的方式得到了認可。企業成功之道,價值為基。脫離創造性的、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所有的營銷都是白扯。對于企業是這樣,對于營銷者個人也一樣。作為營銷者,你的價值在哪里?你能為客戶提供哪些獨特的價值?你有沒有能力將企業為客戶可能帶來的價值及其提供價值的方式,融化于自身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并適時地以新穎的方式、定制化的手段呈現給不同的潛在客戶嗎?(王青道“會議營銷系列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