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青道
博鰲亞洲論壇,這個中國最知名的會議品牌,從它出名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國內各方學習的榜樣。學什么呢?很多人都覺得,博鰲論壇很神奇,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從海南一座不知名的小鎮突然冒出來的一個會議,很快就名滿天下,辦會的方法值得學習;因為這個會議,博鰲小鎮的知名度一下子從地面上跳到了天上,春天開會的時候,高鵬云集是自然的,平日里還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旅游景點,可謂一舉幾得;會議和旅游提升了房價,催生了“會議旅游地產”新模式。總之,能夠學習的東西很多。可是,仔細看看,這么多年過去了,就是不見像樣的后來者。 十幾年來,我國各行業、各領域產生了不計其數的會議及活動,很多地方也在復制“博鰲模式”,但真正弄成博鰲論壇那個樣子的還確實沒有。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們有外交部、商務部的背景嗎?還是有別的什么原因呢?看來問題沒有那么簡單,值得討論一下。
博鰲論壇確實是成功的:這么多年下來,參會者的層次一直很高,政要、企業家、學者等明星薈萃;參會者的熱情有增無減,盡管會議的收費標準在國內算是最高的;不僅是博鰲這個小地方,就連海口、三亞乃至整個海南省都因此增添了很多色彩;會議的帶動效應也很顯現,包括地產、旅游、會議、展覽、購物等等。每類群體都能從不同的視角,看到了博鰲成功帶來的好處,比如,地方政府首先看到的是中央領導每年都能大駕光臨,而地產商看到的則是可以因此多賣房子,等等。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博鰲成功的表象。那么,博鰲成功的內在原因是什么呢?為什么我們的有些會議,包括政府主辦的會議,只是一個虛張聲勢的空架子?人們沒有弄出第二個博鰲來,是沒有學到真經,還是有意無意地把經念歪了?
第一,有內容,有價值。就我所知,博鰲論壇是國內最注重會議內容研究的機構,他們有專門的研究院,每年的主題、議題、討論話題、研究報告等,都不是哪個領導拍腦袋拍出來的。可以想象,這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沒法輕易糊弄的了。
第二,形式新穎而時尚。博鰲論壇的形式豐富多彩,既有開幕會議、論壇、分論壇,也有圓桌會、閉門會、電視辯論會、早餐會、午餐會和交流酒會等等,前沿而時尚。博鰲論壇安排的活動數量,從2013年的五十多項、2014年的六十多項,增加到了今年的七十多項,滿足了人們的小眾化、定制化參會需求。
第三,粘性十足的會議平臺。博鰲論壇是一個會議,是一個組織,更是一個高層次的交流平臺。看看博鰲論壇的章程就會發現,論壇從一開始就將各相關方有機地粘合在了一起,而不是政府一家在唱獨角戲。論壇會員服務的內容很多樣,每年各個時間段都有不同類型的分項活動在各地舉行。
第四,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博鰲論壇是國內高端會議中具有很好自我造血能力的會議之一,這不僅與前面說到的內容、形式、平臺有關,也與辦會者的理念、定位、運作思路及方法分不開。博鰲論壇的定位是政府、企業、專家對等的交流平臺,企業及企業家的積極參與,商業價值的融入,是博鰲論壇成功運營的關鍵。
當然,博鰲論壇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確實很多,這一點對于變革時期的中國來說,尤其顯得重要。不過,吆喝著學習是一回事,真的學習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真的要學習,就得改變很多我們不太愿意改變的東西,還可能會傷筋動骨。那其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