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來給“2015”這個年份定義一個名稱,我很愿意把它叫做“數據元年”。有人會說,數據早就有了,怎么才是“元年”呢?數據與大數據確實早就有了,可直到今年才真正變成了產品,才變成了可以使用的決策工具。最起碼對于會獎旅游業來說是這樣。
一直以來,由于缺乏足夠量的、系統性的數據資料,也沒有像樣的分析工具,我們的決策只能靠“拍腦袋”。這種“憑感覺”的決策方式弊端顯而易見——我們工作生活中所見到的很多離譜的東西,都是這種決策模式生下來的“怪胎”。
人是理性思維的動物,從理論上講,沒有人愿意犯錯誤,沒有人愿意背負決策失誤的罵名,人們之所以會選擇“拍腦袋”的方式,更多的原因是缺乏便捷的數據決策工具。
數據時代,三個環節不可少
一是數據采集。
人類文明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但有據可查的“數據資料”則少之又少,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找到高效的數據采集方式與存儲手段,直到計算機智能與互聯網突破性的發展才終結了這一現象。因為在數據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上留下越來越多的人類行為的痕跡,這都成了理論上可用的數據和大數據資料。
二是數據分析、整理與產品化。
大量的數據以無厘頭的狀態存放在各個地方,如果不加以整理就沒有頭緒,不加以分析就無法為決策所用。互聯網公司既是數據采集的平臺,也是數據整理、分析并將其產品化的平臺。2015年,互聯網平臺在數據的整理、分析與產品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三是量體裁衣,為我所用。
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數據產品,實際是半成品,還需要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具體的采集指標,而后再進行分析,并出具數據報告。比如,“百度指數“給客戶提供產品的更多的是”原料產品“,需要再加工才可使用。
舉例來說,某個城市想要對該城市的潛在游客進行大數據分析,目的是開發定制化產品,之后再以此為基礎展開精準營銷。那么其工作步驟大致如下:
不同的數據平臺采集數據的方式不同,采集的內容就會有差異。比如,百度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因而掌握了中國最多的消費者行為特點相關的數據資料;攜程是中國最大的旅游互聯網平臺,游客的酒店預訂、機票購買等數據十分豐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掌握著中國手機用戶的消費行為數據等。當然,如果你單位自己的網站足夠強大,也可以設立自己的數據收集“裝置“;如果你是一個會議展覽場館、會議展覽公司,你也可以通過向參會者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方式采集數據資料。需要說明的是,任何數據的獲得與使用,都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之上。
上文所說的定制旅游,屬于高端旅游的范疇,其潛在客戶需要有一定的購買力。那么,百度的數據資料雖然最為龐大,但能夠反映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的數據倒不一定很多,旅游平臺、移動平臺的數據可能幫助更大些。沒有哪個平臺是完美的,比如說,你可以通過移動平臺獲得準確的用戶消費金額、移動消費區域等信息,但你后期精準營銷的渠道就可能成問題——短信營銷的效果與合法性,都需要討論。
數據產品與大眾產品最大的不同是,它具有很強的定制性,所以平臺公司網上掛出的產品,通常只是樣品,可直接用的很少。這就需要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向平臺公司提出數據購買要求,然后再對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與平臺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他們替你完成所有的工作,不過這種方式的費用會更高些。做數據購買與分析,是一項精細、復雜而且耗時的工作,無論采取哪種方式,用哪家平臺的數據,你都要做好認真對待的思想準備。
需要注意的是,數據采集指標選取的合理性與全面性,會直接影響到分析結果的決策參考價值。
《會議》雜志與百度指數合作,發布“中國主要城市會議吸引力指數”等系列數據,選取了不同類型會議策劃人在關注會議目的地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而這些詞匯又能集中反映策劃人的采購傾向。這些指標是:會議場地、會議廳、宴會廳、會議室、多功能廳、會議服務、會議旅游、會議系統、會議公司、會議中心。
大數據及其分析應用在全球都處于摸索階段,不論是那種做法均無法簡單地用對與錯來加以評判。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