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道
會議產業的國際化首先要從“會議”開始。
“會議”之所以能夠被譽為是“思想的盛宴”,是因為“會議”可以給我們帶來觀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能夠提升我們的思考力和決斷力。因此,“會議”不僅需要參與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還需要他們擁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增大觀點碰撞的力度,提升思想交流的質量。國際代表與嘉賓的參與顯然可以增加會議交流的正能量。
會議產業的國際化,在全球化氣氛越來越濃厚的今天,已經進入了我們的議事日程。中國城市會議產業的國際化之路該如何走,當然不會像舉辦一個會議請幾個國際嘉賓那么簡單。上個月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會議產業大會改進提升座談會”上,姚望在談到“國際化”時所發表的觀點就很有概括性。他說,會議產業是一個舶來品,發達國家幾十年的運作經驗一定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東西,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但我們一定要把關注點放在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上面,不要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要讓國際化為我們所用。
那么,中國城市會議產業發展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國際化在哪些方面可以為我們所用呢?
國際化管理之路——沒有管理,只有服務。國內外會議產業實踐證明,會議對于城市發展具有獨特的社會經濟價值。因此,創建健康的市場運行模式,推動城市會議產業快速發展,是城市政府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部門該如何參與到會議產業發展中來?會議市場需要政府做哪些工作?會議的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沒有很多內容需要政府部門來進行管理。沒有了管理,剩下的就是服務了。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城市政府會議產業相關部門(主要是會議與旅游局,CVB)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服務,主要包括:城市會議產業相關資源整合、重要會議項目的協調與服務、會議設施市場調研與發展策略建議、國內外市場推廣等。
國際化市場拓展之路——理順市場通道,創建目的地品牌。除了一些重要的國際性、全國性會議之外,發達國家城市政府部門不會過多參與會議市場運營事宜。面對國內外會議市場,他們會著力做好兩件事:一是對內理順會議接待與服務的通道,確保各種類型會議落地后能夠順利舉行;二是對外積極開拓市場,創建目的地品牌,吸引更多會議前來。開拓會議市場的通常做法有二:一是走出去——通過參加一系列國內外行業會議、展覽活動來宣傳推廣;二是請進來——邀請國內外會議買家、專業媒體來目的地考察。統一形象、統一宣傳、統一推廣,是發達國家創建目的地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國際化會議目的地規劃建設之道——調研在先、有序建設、穩健經營。發達國家會議城市通常會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來合理規劃建設會展中心、會議酒店設施,并力爭使其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力。會議目的地競爭力的核心是什么?是簡單的硬件設施的競爭嗎?顯然不是。他們認為,會議目的地的競爭力水平是各種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的結果。不符合實際的過大面積的會議展覽設施、過多數量的會議酒店,不但不能有效提升目的地的市場競爭力,反而會造成目的地的無序競爭,不利于目的地持續健康的發展。我們要知道,美國會議展覽市場的總量以及社會財富的總量都遠超中國,真要建設幾個三十萬或五十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一定不是問題,可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始建于1960年的芝加哥McCormick會展中心,展覽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會議面積約6萬平方米,數十年來一直處于北美最大會展中心位置不變。北美會展中心、會議中心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利用率,就不難理解了。
喊幾句建設國際會展城市、國際會議城市、國際會獎旅游城市的口號很容易,但要抓住國際會議城市成功的精髓,并花大力氣加以實施,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而這些或許正是我國會議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