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的第一條,就是標簽思維,鼓勵人們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上一個標簽,然后各處去兜售。
有人說,這年頭,沒有標簽,就沒法出來混。我說,互聯網時代,沒有標簽,即使到處混,也沒有人在意你,記住你。這也難怪,如今的信息多得都到了快要爆炸的程度,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與眾不同的形象,想要在偌大的市場上很快被辨認出來,是極其困難的。
那么,什么是標簽呢?我先說說什么不是標簽。
別人問我,我回答:
“你是做什么的?”
“做會議的。”
“做什么會議?”
“做會議行業的會議。”
“會議行業的會是干什么的?”
“搭建一個會議產業鏈各方交流和洽談的平臺。”
需要別人好幾個問題才能大致搞明白你在做什么,就說明你還沒有標簽,或者標簽不準確、不清晰、不便于識別與記憶。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產品、一項服務,沒有標簽意味著什么呢?用陳光鋒——《互聯網思維》作者的話來回答,就是:“很不幸,這款產品離成功還很遙遠。”
會議與獎勵旅游業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市場集中度和品牌化程度相對比較低,產品與服務的同質化現象也就比較嚴重。經常聽會議策劃人說,所有的酒店長得都一樣,挑選起來很困難。看看酒店的宣傳冊、網站、宣傳語(很多酒店連宣傳語都沒有),叫人刮目相看的還真不多。會議與獎勵旅游服務公司也一樣,自己說自己一大推好處沒問題,可要讓潛在客戶一眼就能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核心價值,那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互聯網時代,會議組織者的挑戰也很大,人們的選擇的空間不斷加大,為什么要花錢花時間參加你的會議,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肯定不成。
標簽思維的核心是要做減法,放下一些相對次要的東西,把自己聚焦在某個重要的方面,提煉核心競爭優勢,并把這種優勢凝練成一個詞、一句話,做成你的標簽,然后不斷地加以強化,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市場上銘刻下屬于自己的烙印。
細細想想,企業需要標簽,產品和服務需要標簽,人就不需要標簽了嗎?行走在茫茫人海之中,想要對朋友有價值,對企業有價值,對社會有價值,給自己貼上一個富有個性的價值標簽,當人們需要某項幫助的時候立刻想到你并聯系你,你的價值就開始產生了。到了想到你、聯系你的人越來越多時候,成功就近了。
標簽思維,是一種典型的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個性而張揚。然而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給企業、給產品、給服務貼上標簽,沒有問題,但要給每個人都粘上標簽,打上鮮明的個性價值的烙印,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這與中華傳統文化中內斂、溫和的涉世方式有些不一致,因而接受起來需要一些挑戰。不過反過來想一想,別說是新近的互聯網思維什么的,就連市場經濟這個中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法則,都是從人家那里學過來的,如果不嘗試著接受一些新觀念,丟掉一些與時代節拍不相符的東西,想要發展,想要有所突破,恐怕是很難的。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