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下很多人倡導那種充分發揮員工個性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同的是,美國橋水公司創建人達里奧把企業比喻成一架機器,把企業里的人當成一個個零部件,而企業管理者就像一個工程師,嚴密地監視著每個零部件都運轉正常,且相互間協作順暢。咋一聽,好像覺得這種管理方式有點不太人性化,可讀完達里奧《原則》這本書,你會覺得他的公司充滿著“人情味”,而且是一家徹頭徹尾的“以人為本”的企業。只不過橋水公司的人性化,不是直接表現為每個員工個性的張揚,而是通過制度化的設計來激發人的內在智慧和創造力,并將這種智慧和創造力轉化為卓越的產品和服務,進而在更高的層面上幫助企業和員工獲得成功。
想想也是,企業是一個制造產品和服務的機構,而要保證持續不斷地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就必然要求這個機構擁有一套嚴密而高效的運作系統。這個道理就跟一臺精密機器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一樣。不過話又說回來,人不是機器,人有情感,有個性,很難真正像零部件一樣任人擺弄。因此,把人管好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誰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誰的企業就很有可能取得成功。達里奧最牛的地方,不是發明了什么一招致勝的管理法寶,而是干脆把企業拆成一個個零部件,抹掉這些“零部件”身上的棱角,再用恰當的文化把“它們”組裝在一起。把個性化的人變成相對標準化的小機器或零部件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可一旦做好了,企業這臺大機器就能夠持續不斷地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達里奧用自己一生的時間來做好這件事兒,并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達里奧把他的這種將人變成“小機器”或“零部件”的種種工具和手段稱作“原則”。他說,這些原則不像“顧客至上”、“爭做行業老大”等含混不清的口號,而是一系列具體的指南,每個人都能看得懂、遵循和踐行。
按照達里奧的說法,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有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人。
優秀的機構擁有優秀的人和文化。優秀的人擁有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高尚的品格:實事求是、開誠布公,致力于所在機構的事業;出色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而只具備一種素質的人是危險的。
優秀的文化不掩蓋問題和分歧,而是公開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在追求優異的過程中,遇到沖突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最好的意見勝出,不管它是誰說的。
達里奧以下幾個工作的原則,值得關注和學習:
一,像操作一部機器一樣進行管理以實現目標
出色的管理者就是一家機構的工程師。他們把機構當機器看待,兢兢業業進行維護和改進。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把結果和你的目標進行比照。
1、制定量化評價工具。量化工具能夠通過數字和報警信號說明機器運轉的狀況,是一種客觀的評價。如果你的量化評價工具足夠好,僅憑這些工具就可以對人們的行為及其后果做出準確的判斷。
2、負責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建造和管理機器上,而不是在某個單項任務上去分散自己的精力。
3、別被突發事件分散注意力。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出現突發事件,但不要讓它影響你像機器一樣思考。
4、所有手段都要服務于兩個目的:一是與你的目標更接近,另一個是能夠對機器和人進行培訓和測試。
5、制定規則時,要解釋規則背后的原則。只有理解了規則背后的原則,員工們才沒有抵觸情緒。還要在實踐中對規則進行完善。
6、你的政策應該是你的原則的自然延伸。你的所有政策,無論是哪個層面的,都和你的原則保持一致。制定政策就要像制定法律一樣---反復醞釀,循序漸進。
二,打造極度求真和透明的企業文化
不要懼怕了解事實,謊言比事實更可怕。隱藏事實或許讓你在短時間內更開心,可長遠看來卻無法讓你變得更聰明、更令人信賴。要練習,學會與事實為伴。
1、為人正直,也要求他人這么做。表里不一的人往往會自相矛盾,他們很難開心,也不可能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所有人都喜歡陽光正直的人,跟他們打交道你會感覺很踏實。相反,與表里不一的人相處,你會始終感到心里沒底。
2、批評別人就當面指出來,不要背地里議論別人。在公司里,批評是受到鼓勵和歡迎的事情,而背地里議論別人則是公司忌諱的。
3、不要因為忠誠于個人而阻礙追求整個機構的利益。公司里沒有所謂的“私交”。
4、創造一種氛圍,讓人們了解應該了解之事。
表達出來,并對你的觀點負責。開誠布公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不允許私下抱怨和背后議論。
切莫輕信不誠實之人。人們說謊的情況比想象的要嚴重。不誠實的人很危險,將其留在公司是不明智的。
5、極度透明并不意味著絕對透明,而是比一般情況更透明。這樣做,壞人很難生存,壞事很少出現,因而訴訟就很少。
通過透明實現正義。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參與于決策相關事情,并且為自己的觀點負責,那正義就可能會實現。
分享很難分享的事情。不是要不要分享,而是如何分享,因為你不分享,就很難取得同事的信任。
三,了解管理、微觀管理和不管理的區別
1、出色的管理者重視協調,而非親力親為。就像樂隊指揮,他們不演奏樂器,卻能讓整個樂隊協調一致。微觀管理是事無巨細的向下屬交代任務,甚至替他們完成。不管理就是員工在沒有你的監督和參與下獨自工作。
2、了解你員工工作的動力,因為他們是你最重要的資源。對一個人的價值觀、能力和技能做出全面評估,因為這些素質是他們工作的真正動力。了解這些情況后,你就會知道一個人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應該避免做什么工作,以及應該如何培訓等。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員工,你就無法知道該如何要求他們做什么。
3、經常與重要的人溝通,敦促他們把困擾自己的問題說出來。我們對于員工的信心是通過了解而來的,而非隨意猜測。管理者不能對自己不了解的人授權。
4、用一些客觀工具做出的評價來了解員工。比如問題日志、量化指標、每日更新、檢查清單等。
5、 明確職責。
要消除含糊的預期。讓每個人都知道,他該做什么,并對完成使命總體負責。
記住誰負什么責任。這看起來沒有問題,可總有人無法履行自己的使命。
防止角色錯位。不要讓錯誤的人承擔錯誤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