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經歷至少兩個重要階段:成長階段和成熟階段。會獎業也一樣。在經歷了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會獎業下一步該怎么走?成長期結束了嗎?成熟期就要到來?答案好像沒那么簡單。正如前文所述,中國會獎業目前的現狀是,量的增長仍將繼續,而成熟期遠未到來。未來十年,應該是中國會獎業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時間段。那么,成熟期的會獎業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呢?
一個國家的會獎業是否成熟,可以從以下六個角度來觀察:
一是市場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其中涉及的問題有:信息是否對稱?互動是否充分?競爭是否公平,或者說市場對于最佳表現者的鼓勵是否到位?交易的效率和質量是否達到最佳值?
二是項目運營管理的規范化、品牌化。這里主要涉及單個會獎活動項目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問題——包括社團會議、企業會議及活動等。
三是會獎活動公司運行的健康程度。會獎活動公司是會獎市場運行的主體,它運行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會獎市場運行的質量。會獎活動公司主要由PCO和DMC類似的角色組成。其中涉及的問題有:行業集中度如何?會獎公司競爭的要素是什么?客戶價值如何體現?
四是場館、酒店設施的質量及其運行的效率。場館、酒店是會獎活動得以實現的核心舞臺,其硬件設施的質量、運營管理的效率決定著會獎活動的最終效果,影響著參會者體驗。
五是目的地服務體系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在會獎產業鏈當中,目的地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運轉良好的體系,其中的每個角色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相關政府機構處于該體系的核心位置,并與場館、酒店及各類服務機構相互間形成合力,共同為會獎活動參與者帶來良好的目的地體驗。
六是人才培養及其互動機制。任何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形態,都有一個支持其快速發展所需的人才供給系統,包括產業內部的人才激勵系統和外部的培訓教育系統。
假如拿以上標準來衡量,中國會獎業目前運行的狀況與完善的產業形態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說,中國會獎業未來面對的挑戰是艱巨的,上一發展階段遺留下來的問題需要解決只是這一系列挑戰的一部分,新的更加嚴峻的挑戰還在等待著我們。
挑戰是一個方面,機遇也不能忽視。從目前情況分析,會獎業實現自身超越發展,至少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良好條件:
首先,政府、企業、社團等越來越重視“會議”。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會議,這對會議產業的發展是件大好事。一個重要國際會議舉行了,城市的交通條件、會議展覽設施、酒店、環境、配套等都會有明顯的改變,而這些正是發展會議產業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經濟實力發生了變化,國家、城市需要重要會議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企業、社團呢?它們也需要借助“會議”的平臺創建自己的影響力嗎?答案是肯定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消費升級、文化繁榮、對外開放、科技創新、城市崛起等,都會以某種方式在“會議”中體現出來——“會議”是實力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句話,中國到了充分利用“會議”平臺構建自身影響力的重要歷史發展階段。“會議”受到了重視,“會議產業”也就跟著興旺了起來。
其次,與會者越來越重視會議體驗。與會者體驗,不只是挑戰,也是機遇。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我們舉辦的大部分會議都是“任務型”的——組織方和參與者都把“會議”當成了一項“任務”來完成,對于參會者的感受則沒有很多人關心。如今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會議市場的“消費者”——“參會者”群體正在發出自己強烈的聲音:我們才是會議的主角兒,我們的感受不能被忽略!隨著這種聲音的不斷增大,會議市場的發展開始進入到“下半場”——會議的體驗時代。會議的體驗時代,實際上就是會議的專業化、規范化、品牌化運作的時代,是會議專業人士充分施展自身才華的時代。
其三,優勝劣汰,率先超越。中國會獎十年,主要是“數量”的積累和“框架”的構建,總體運行效果略顯粗糙。會獎業實現自身“超越”的過程,實際是一個不斷淘汰、逐步完善的過程。如果有人能夠審時度勢,快速做出調整,就很能夠借此機會率先實現超越。
至于實現超越的策略,我看離不開這幾個關鍵詞:價值、效率、體驗。
第一,價值。這里的“價值”,主要是指客戶價值。價格與價值總是纏繞在一起,叫人迷惑不堪。在市場活動中,人們總是為價格所困,卻常常忽略價值的存在。對于某項產品或服務,一個人出低價,或許是因為他不識貨,可如果市場上的大部分人都出低價,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你的貨價值不高。這個時候,如果你始終把精力放在討價還價上,你就永遠跳不出低價的泥潭。那就必須另辟蹊徑,設法為客戶創造新的更高的價值。你可以:首先列出可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清單,以及實現這些價值的可選途徑;其次是不斷嘗試;三是不要懷疑客戶對于價值的判斷力和支付能力。新產品、新體驗、新服務、新技術、新模式,都可能是實現客戶價值創新的突破點。
第二,效率。會獎活動市場一直是各個行業中互聯網化、智慧化程度最低的之一。這里面確實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會獎活動是靠人力堆出來的,離開了人什么都干不成。另一方面,會獎活動個性化因素太多,很難互聯網化、智慧化。這話總的來說沒有錯,但這樣籠統地得出結論就對嗎?誰說的必須得全方位互聯網化、智慧化?為啥不能分塊、分段進行?為啥不能算細賬,哪怕節省10%的人工,提升8%的效率,改進5%的體驗?困難總會有的,關鍵是要行動起來,積極嘗試,或許你就率先找到了通過智慧化方式提升效率的最佳途徑。永遠都不要懷疑,利用新技術,減少人力,提升效率,改進體驗,是人類前進的基本方向。
第三,體驗。從價值的角度分析,“會議”的作用主要有:學習、討論、觀點分享、社交、開展業務和激勵六個方面,但你卻很難從這六個方面對一個“會議”的效果做出客觀的評估。“會議”的效用大多是軟性的。換句話說,人們對于“會議”效果的評價也只能來源于他們對于該會議的種種感受,而這種“感受”的綜合,就是“會議體驗”。雖然人們的“感受”是主觀的,但人們在會場內外感知到的一切又都是客觀存在的——會場內外的“一切”實際上是會議策劃人、會議服務人等“精心策劃”的。說白了吧,是你的會議策劃能力、運作能力、服務能力和效果決定著人們“會議體驗”的質量。那么,你打算如何使用自己的這個權利?是按照市場慣例“給多少錢辦點事事兒”,還是換個思路,以此為突破點,尋求客戶價值的創新?
人們說會議市場紛亂復雜,想搞清楚很難。這或許沒錯,但萬物運行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而規律則會相對簡單而容易理解。不管會獎活動市場多么復雜多變,不管未來往哪兒發展,客戶價值、運作效率、會議體驗,這幾個關鍵詞,恐怕都要繼續陪伴我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