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视频观看无毒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6080理伦片午夜少妇|国产精品69xxx|91香蕉视频免费看

楚有才:艾倫曲線對會議活動的啟示

分享

托馬斯?艾倫(Thomas Allen)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教授,專門研究組織心理學和管理,探索組織結構和行為之間的關系,技術轉移的機制,以及建筑空間布局如何影響人們的交流。根據他的研究成果,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新的大樓以教師辦公室集群為特色,旨在促進教師和研究生之間廣泛的互動。

艾倫最著名的貢獻是提出了“艾倫曲線”。

艾倫曲線揭示了一個現象: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協作的可能性或頻率與兩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呈現出指數級下降的趨勢,如下圖所示。

艾倫曲線的由來:

據悉,在20世紀70年代,包括美國和蘇聯在內的許多國家將一些項目分配給工程團隊來設計和開發更先進的武器和裝備。然而,項目完成的速度和效率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快。尤其是一些團隊比其他擁有相同項目的團隊完成得更快。因此,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托馬斯·艾倫接收到了一個科研項目去調查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他確定了兩個團隊都在處理同類問題。然后,他測量并比較了他們的解決方案的質量,并提出了他們成功的一系列常見原因。他發現,最成功的團隊不是更聰明或更負責任的,而是由善于溝通的成員所驅動的。艾倫注意到,人們之間的距離越遠,交流的頻率就越低。艾倫繪制了溝通頻次與距離的關系,這就是艾倫曲線。

艾倫曲線顯示,交流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顯著的減少,在8米左右變得穩定,每周交流一次的概率為5%。其他研究也表明,人們更愿意與坐在旁邊的人交流,這也印證了艾倫曲線。艾倫曲線表明,為了在團隊中高效和成功地工作,密切的人際關系是很重要的。

艾倫在1977年出版了他的《管理技術的流動》(Managing the Flow of Technology),該書中描述了協作和互動如何隨著距離的變化而縮小,并提出了艾倫曲線。

艾倫的研究一發不可收拾,后來,他以及他的團隊研究了艾倫曲線在不同組織之間的情況,比如,聯合發料論文和專利的情況等等,均支持此類冪率關系。

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規劃系(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和麻省理工學院創新科學與政策實驗室(MIT Lab for Innovation Science and Policy)的博士生馬修·克勞德爾做了一個專項研究:該項目分析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至2014年期間已發表的40358篇論文和已申請的2350項專利。研究團隊開發了一份麻省理工學院合作者的網絡地圖,支持艾倫曲線。

A圖是發表論文,B圖是研發專利;隨著距離的增加,合作的可能性會降低。

在合作撰寫論文方面,與相距400米的人相比,在同一空間工作的人合作的可能性是后者的三倍多。當研究人員之間的距離是原來的兩倍時,這種合作的頻率就降低了一半。

對于專利來說,曲線并沒有那么陡峭。與相距400米的人相比,在同一工作空間的人進行合作的可能性是前者的兩倍多。只有當研究人員相距1600米時,這種可能性才會減半。

艾倫曲線的啟示:

如果你想讓人們更多地合作,就不要再強調虛擬會議了,而是要想辦法讓人們以實際的方式聚在一起。

艾倫曲線的應用: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新的大樓以教師辦公室集群為特色,旨在促進教師和研究生之間廣泛的互動。谷歌總部的辦公室空間設計理念是盡可能讓人們不得不見面,吃飯排隊取餐時間控制在4分鐘以內,這樣促進人們去打招呼,而不是玩手機。很多創新均是非正式交流之中獲得的。那些辦公座位相隔20米以上的幾乎等同于在另一個辦公上班。

在《硅谷藍圖》這本書之中也提出了對SaaS企業營銷、銷售、服務部門辦公位的布局設計理念,不知是否是受到艾倫曲線的啟發。

艾倫曲線對策劃會議的啟示:

為什么協會會議希望展覽區域和會議區域相鄰?

為什么相似話題的會場要緊鄰?

為什么會場最好在同一個大樓之內,且最好是在同一個樓層最好?

以上問題,啟示就是艾倫曲線在會議策劃之中,主辦方比較關心的問題。這都是常識,只不過主辦方并沒有使用艾倫曲線這么高深的曲線而已。

艾倫曲線對銷售的啟示:

近水樓臺先得月,誰距離客戶近,跑得勤,那么獲得的商機就是距離遠(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幾倍。作為一名銷售就是應該多聯系面對面的客戶拜訪,零距離接觸就會獲得很多商機和信息。與客戶的不同層級保持不同程度的溝通頻率,高層應該每季度一次勾搭,中層應該不少于1個月一次,基層保持每周的聯系頻次。

信息化時代是否推翻艾倫曲線?

有人說,在線工具縮小了時空空間距離,距離不再是問題,因此有學者提出信息化時代艾倫倫的理論可能有些矛盾。比如,得益于高鐵和航空設施的日益便捷,人們頻繁出差的頻次反而比十年前更多了,因此,科技促進了交流,距離不在是問題。但這個現象并不推翻艾倫曲線,就我而言,我與距離4公里的大學同學可以每年見4次,但是距離800公里的可能4年一次,這個并不影響艾倫曲線。信息化和科技在整體上提升了溝通頻率,但是微信上聊天更頻繁的肯定是距離更近的一些吧。

總結:

距離產生美是古典時代的特征,信息化時代,就是要零距離,微時刻!誰與客戶近,誰獲得更多先機,誰與專家距離近,誰獲得更多信息。信息化時代與近水樓臺先得月不矛盾,反而是促進了近水樓臺更得月!展覽舉辦地要么是靠近產地原則,要么是靠近消費市場,也是這個因素吧。

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大衛·貝爾(David Bell)在《不可消失的門店》之中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那就是新零售的地理引力法則,具體而言就是盡管電商很方便購物,能買到世界上任何商品,但是電商平臺并沒有消除某一個地區的人的消費習慣,碧如,住在上海的人不會因為電商購物方便而放棄喝黃酒而買北京的二鍋頭,但是一旦上海人搬到北京居住之后,那么他可能買二鍋頭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因為身邊有北京的朋友圈子。

如果按照艾倫教授的原理來解釋地理引力法則這一現象,那就是“邊界抗力”(Boundary Impedance)。組織之間、地域之間均有一道看不見的隔膜,組織內外具有獨特的習慣、意識、認知和溝通模式。

對于會議行業而言,如何設置互動交流空間,創造更多的知識交流分享的機會呢,值得會議人思考。作為一家DMC,由于本身就占據目的地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具有更可靠可信的信息,這才是獲得近距離生意的優勢,因此本地的企業可能會優先把業務交給總部在本地的企業。

最后,不管是否存在艾倫曲線,會議本身就是促進交流的!這是會議活動的應有之義!


來源: 會議圈

返回 頂部
微信公眾號:會獎CMIC
只為美好會獎世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