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療、按摩、美容美體這些實體健康服務業,跟線下實體會展,有不少共同之處。
為何線下會展將長存?線上會展怎么能夠做好?線上展覽為何不能365天?
讓我們從足底按摩開始講起。
幾乎不受互聯網沖擊的實體健康服務業
疫情之前,理發、足療、美容美體、采耳、健身房這些實體服務門店即使不是欣欣向榮,也可以說小日子過得還可以。疫情來了,這些實體門店一片蕭條,理發店率先開門,其他門店還在苦苦煎熬。
這類實體服務門店,幾乎沒有被互聯網沖擊。互聯網如日中天,但這些實體門店生意照舊,門店還越開越多,裝修越來越漂亮,全然不拿互聯網當回事。除了社區果蔬小超市,實體零售就是另一幅景象。
有人嘗試用互聯網思維和工具來顛覆這些很low的實體服務店。宜生到家、點到、河貍家等知名平臺就曾試圖顛覆,但都不成功。
宜生到家、點到都是為個人提供上門按摩師的服務平臺,火過,但現在沒啥消息了。
雕爺牛腩成功了,雕爺不信邪,看中了毛利率較高的美甲美業,但創立的河貍家服務平臺現在也是為盈利發愁,“河貍家不排除會上線商城,出售美容產品。”
互聯網為何對這些實體店束手無策、屢屢碰壁?
看似low,但創造價值
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傳遞價值。
被互聯網改變的多為傳遞價值的環節或通道(或出口),縮短了傳遞價值的鏈條,提高了價值傳遞的效率,降維打擊原先的機制體系,于是有了電子書、快得不可思議的快遞、讓我們花錢不知不覺的電商以及如影隨形的便捷支付等等。
但足底按摩、美容店則不同,Tony老師、小麗美容師、健身房Alan私教,他們傳遞價值(比如他們善于銷售:姐,這款去脂美容套餐最適合您了;哥,頭皮護理了解一下?),也創造價值。他們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是同步實現的。互聯網對康體項目多次動過小心思,但無人對按摩機器人感興趣,Keep也必須開線下門店。
您可以回想一下,您在理發、做美容美甲、足底按摩時,技師是不是熱烈地跟您攀談、聊天:最近忙嗎?吃飯了嗎?您今天精神氣兒可真好。私教總是在夸您,喲喲喲,二頭肌真棒…然后您特美,特高興,甚至跟他/她調侃。
技師、私教更多的是在創造價值,顧客在接受服務時,與技師發生的情感交流那么的真實、親近,以至于下次去點名要Tony老師為其修剪劉海兒、不停地充值---顧客忠誠度無形中自發地日漸提高。
實體店面存在的核心邏輯是:其不單是提供健康服務的場所,更是人與人情感交流(如健身房的教練與鍛煉者,以及同為健身的顧客與顧客兩組人)的中心,同時滿足了顧客的健康需求和社交需求。
線下實體會議、展覽,是不是如出一轍?
干凈時間+場景 = 最佳營銷
十字路口,經常有健身房的員工發傳單“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但您不會跟他討論如何練背闊肌。
穿上運動裝,到了健身房,踩著節奏感明顯的音樂,看到旁邊身材比您好的顧客以及私教時,您就飄了:私教課一買就是好幾千。
您脫下鞋、褪去襪子(嗯冬天還有秋褲),中藥加熱水浸泡,沙發上半躺或躺平,然后是韻律感完美的敲打、捏、揉,聽著細聲細語的女聲或男聲,您就飄了:這足浴不貴,值。
要點來了!這個場景,這個時間段,您還想著您的競爭對手嗎?還在用手機看相聲嗎?好像沒有。
因為,這是一段“干凈時間”。您全身心不是在享受服務就是在跟技師、私教聊天調侃,不是在琢磨如何碾壓旁邊那個顧客就是在跟技師、私教(或同為健身的顧客)“切磋”如何讓頭發掉得慢一些、如何練卷腹。
這個干凈時間,屬于您,更屬于門店。
在這個時間段內,加上場景特殊的氛圍,顧客接受服務,幾乎處于掏空自己、無暇顧及其他的時段,門店搶到的是顧客相對長時間的有效時間(1-2小時)和集中度較高的“干凈”時間。
線下展覽、會議,極為相似。
先說場景:我們出門(甚至要坐高鐵或者飛機去外地)去參加會議、展覽,都會修飾一下,整整頭發、化個好看的壯,穿上得體的衣服和鞋子,帶上手表首飾,帶全商務行頭,包括名片、包、筆、公司宣傳材料、筆記本電腦等,準時趕到現場。
在會議展覽現場的兩天或三天內,就是我們的干凈時間:碰到熟人,打招呼,擁抱、開玩笑、約飯;見到采購商、買家,我們微笑、換名片、用電腦演示或對實物展品耐心講解;會議認真聽講,還時不時記個小筆記,用手機拍PPT,查看演講嘉賓和主持人的大頭照以及簡歷(也暗暗評論),提問,跟坐在旁邊的人相視一笑、換個名片、加個微信。茶歇、晚宴、參觀時,也精神放松。
中間,我們也會用手機看看新聞、回回微信、處理一下釘釘和郵件,打個業務電話,但人是放松的,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會議和展覽上面。
您人在會議展覽現場,就是主辦方對您的近距離、最有效的營銷時間,您幾乎心無旁騖,主辦方為您提供了恰當的服務和社交、聯誼的機會,您把干凈時間貢獻給了會議展覽現場,您也從會議展覽現場獲得了滿足:生意機會和情感交流。
從展商和觀眾/買家之間的角度來看,在展會現場,雙方也都提供了相對長時間的干凈時間,近距離接觸和交流,從而兩方都可能得到較為滿意的收獲。
純正的態度
人會受場景的約束,因而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穿著,努力讓自己表現得體,與場景相吻合。
線下實體會議和展覽創造了一個特定的場景,參會者、展商和觀眾會自動調整好自己的容貌、行頭,比如不遲到、出去接電話、禮貌地把展商材料和名片放進背包里等等。
這樣純正的態度保證了一個會議、一場展覽以合乎大家預期的方式呈現出來。
場景迫使參會者、展商和觀眾有純正的態度,也就是有儀式感。這個儀式感還會讓人產生這么一個心理:來都來了,那就逛逛展吧,那就聽聽吧。
所以,到外地參會,一般是2天為最佳的會期;展覽,除非規模特別大,2天的展期讓人更加舒服。如果正式展期三天,加上路上往返,就需要4天甚至5天了,無論是展商還是觀眾都很可能會產生不情愿,也就導致在開展第三天甚至第二天午飯后就三心二意、心不在焉,那就沒有干凈時間了,展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線上會展的難點
線上會展肯定會發展,很可能以出乎我們想象的速度和方式發展、演進。
線上會議、線上展覽要著重解決、優先解決的是人的問題。
這個父親,雖然西裝領帶,但這個時間不“干凈”,因此效率不高
線上會展要保證參與者在這個時間段的干凈時間,提供一個場景迫使參與者有純正的態度,愿意學習、交流、洽談。
4月18日“四海聚一家”演唱,美國三位知名主持人正裝亮相
線上會議、線上展覽,如何讓參會者、展商、買家/采購商保證至少半天最好是一天的干凈時間,不開小差,不走神,全身心地聽講、交流、逛展、洽談,這才是真正的難題。觀眾和主持人、演講嘉賓之間的互動較為容易實現,更重要的是觀眾和觀眾之間如何搭訕、提問、交流?什么樣的場景或者要求,才能讓展商、觀眾自我約束、具有儀式感?
從干凈時間的有效性和純正的態度、儀式感來看,B2B線上展覽不能是365天,如果規模不大,多于2天也是難以保證效果的。
為何要全年做營銷
干凈時間只能發生在某個時間段內,這時候做營銷,店家/展商的營銷效果就是最好的。跟客戶吃飯喝酒,也是在有效的干凈時間內完成營銷轉化、客戶滿意度的提高。
干凈時間并不只能用于線下,也可用于線上會議和展覽。
但干凈時間之外呢?
所以,晟薈(上海)管理咨詢公司的王亦磊有一個很棒的見解:全年多觸點,即包括直播、短視頻、音頻等線上線下在內的整合營銷。這里就不展開了。
來源: 會展BEN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