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重視會議產業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會議產業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的國家。會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 ),這個兼具會議展覽兩項基本功能的城市公共設施,就是在美國產生并逐步發展起來的。雖然美國最早的會展中心建設的時間要久的多,甚至可以追溯至19世紀中后期,但大部分城市的會展設施都是在二戰后的數十年里陸續投入運營的。所以,與中國城市的會展中心設施相比,美國各個城市的會展中心都是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設施”。不過從實用性上說,美國的會展設施大多用起來很方便,因為它們現在的樣子及功能都是經過了很多次改建、擴建及完善的。
了解了美國會展中心的發展歷史,就會知道這些設施在規劃建設的時候是不可能帶有智慧化功能的。也就是說,美國會展中心設施現有的智慧化功能,都是后來逐步添加、升級過來的。
會展中心的智慧化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界定,它往往與通訊系統、運營管理系統、會展設施及其操作系統、人工智能、互聯網、視聽、自動化、節能等交叉在一起。因此,美國會展業界通常會把與此有關的軟硬件及管理系統都稱為“智慧化”(smart),并把新技術應用程度較高的會展中心稱為“智慧會展中心”(smart conventioncenter),把會展中心的智慧化升級叫做smarten up(智慧化升級)。
到目前為止,美國大部分會展中心設施都不同程度地擁有下列“智慧化”功能:
一是以聲學為基礎的視聽系統;
二是寬帶服務(Wi-Fi);
三是數據及互聯網服務;
四是運營管理系統及營銷、訂單處理系統;
五是水電、空調、管道的操作及管理系統;
六是數字化標牌顯示系統;
七是基于主辦方的無線數據服務。
很多會展中心目前都在對包括會議、展覽、住宿等設施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主要內容有:
第一,大幅提升寬帶服務能力。
寬帶是幾乎所有智慧化系統發展的基礎,所以一些會展中心會花費數百萬、數千萬美元進行這方面的升級改造。達拉斯會展中心寬帶服務的目標是同時服務64000人,支持10000人同時下載APP。
第二,基于主辦方及用戶體驗的數據及應用服務。
有了高標準的寬帶服務,就可以開展現場導航、數據分析等服務。這些服務可以大幅提升用戶體驗,讓會議展覽參與者盡快找到他們要去的會議室、展位、餐飲及商務服務地點。這些數據服務還可以幫助主辦方分析會展活動的參與人數、熱點展位及區域等。
第三,提高設施自動化水平。
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及相關管理系統對會展中心的大部分設施進行自動化管理,包括電梯、燈光、空調以及會議室、暖通管道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術及功能之外,有關專家還建議,會展中心在規劃未來智慧化藍圖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技術及其應用:
1,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s)
無論是舉辦會議、展覽或者娛樂、體育活動,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
2,智慧會議室(Smart Meeting Room)
智慧會議室技術是改進用戶體驗的一種重要手段。會議策劃人可以使用APP來管控自己的會議空間,包括音量、室溫、燈光、窗簾、投影儀、攝像頭等。
3,臨場技術(Telepresence)
這是一系列技術的組合,比如高標準音響、視頻及其他相關互動系統,它能夠給人一種強烈的臨場感覺。這種技術可以與正在快速發展的網絡會議、虛擬會議、視頻會議等結合起來。
4,網絡安全工具(Cybersecurity tools)
隨著5G的應用,會展中心為會議組織者提供網絡安全服務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5,座位自動轉換系統(Convertible seating arrangements)
座位自動轉換系統是近些年會展中心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之一。這種技術并不是原有會展中心中使用的座位伸縮技術的升級,而是一種全新的自動化系統,它可以使特定會議空間內的座位模式在幾分鐘內自動轉換。目前瑞士的The Swiss Tech Convention Center使用的就是這種系統。
6,4K LED 顯示屏(4K LED Display)
現在家庭里電視機的顯示效果一定不錯,因為你會更新它,會展中心的LED顯示屏當然也需要更新。最新的4K顯示屏具有更好的畫面感和表現力。可以肯定,幾乎所有會議策劃人都希望自己的視頻、PPT等能有更好的現場效果。
當然,技術進步很快,而且很多技術都可以應用到會展中心里面,從而讓會議策劃人、參會者、參展商等感覺耳目一新。除了以上提到的新技術之外,還有很多與視聽、人工智能、3D打印、3D呈現、節能、互聯網應用等有關的新技術。
在談到智能化升級的理由時,會展中心的負責人普遍表示,改進用戶體驗是一方面,提高會展設施的市場競爭力也很重要。置身于一個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沒有人愿意看見會展中心成為智慧化的盲區。很顯然,只要我們做出努力,客戶及參會者就會感覺得到。他們還說,會展中心的智慧化是一個過程,而且需要較大的投入,但這真的很值得。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