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视频观看无毒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6080理伦片午夜少妇|国产精品69xxx|91香蕉视频免费看

付睿:從數據統計看會展城市間的差異化競爭

分享

作為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展覽行業影響幾何?

6月23日,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了答案:2020年中國線下展覽總數和展覽總面積分別較2019年減少50.98%和48.05%,是2011年該《報告》發布以來的最低值。

盡管增長勢頭因疫情被迫中斷,但國內城市發展會展經濟的熱情并未消減。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有151個城市舉辦了至少1場展覽活動,與2011年數據統計報告發布之初的83個城市相比,增加了68個,增量超過80%。但2011年初始統計的83個城市,其2020年的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分別占到全國總量的90.38%和93.18%。83個初始城市仍是中國展覽城市“主力軍”,優質行業資源依然高度集中。

即便在83個城市內部,優質資源也逐漸向更核心的城市流動。2016年至2020年,展覽總面積TOP10的城市展覽總數和展覽總面積,在83個初始城市的占比分別從40.31%和49.92%提升到50.92%和54.11%。

也就是說,83個初始城市,占據了全國展覽九成以上市場份額,最核心的10個城市又占據了這九成份額的半壁江山。行業集中程度可見一斑。

行業優質資源集中的另一面,是場館建設熱潮仍然不斷向低線城市延伸。2020年,全國在用會展場館298座,集中在148個城市,還有在建和待建場館30座,這其中不乏三四線甚至縣級市的身影。資源高度集中和場館相對分散帶來的結果,是場館運營效率的極度不均衡:疫情前的2019年,全國展館最高使用率接近80%,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該數據也達到40%,而使用率最低的場館,全年僅有1場展覽,場館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國內城市之所以對場館投入建設充滿熱情,除了城市基礎建設的需要,更多來自于對會展經濟帶動作用的期待:場館作為基礎設施,多少決定了城市會展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對于一些城市而言,投建會展場館,就好比“筑巢引鳳”。然而,會展產業發展比拼的是城市綜合實力,場館固然重要,經濟實力、優勢產業、配套設施、營商環境、政策支持乃至城市品牌缺一不可,僅靠建好一座館就想引得金鳳凰,似乎不太可能。

非核心城市就真的沒有機會嗎?倒也不一定。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條路徑,或可幫助非核心城市在展覽城市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路徑一,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發展特色會展、產業會展,實現“彎道超車”。在數據統計報告中,排名靠前的幾個地級市,如廣西桂林、山東臨沂、山東濰坊等,都可以找到依托本地優勢或特色產業打造的特色產業展支撐:廣西桂林借力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的品牌優勢,結合廣西與東盟國家文化相近的親緣優勢和本地旅游資源豐富特點,推動中國—東盟旅游展永久落戶桂林;“中國食品之都”山東臨沂圍繞食品加工產業鏈,從食品博覽會到糧油博覽會、肉類博覽會、農產品博覽會等,打造了系列展覽展銷會;“風箏之鄉”山東濰坊以弘揚風箏文化、促進風箏產業發展為目標,主辦濰坊國際風箏產業文化博覽會??與地方風貌和特色產業結合緊密的特色會展,從誕生時就綁定了城市標簽,無法被復制,是特色城市激活本地會展的最佳幫手。

路徑二,依托產業轉移大趨勢,以產業轉移帶動展會轉移,擴大市場份額。展覽題材和城市產業布局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產業大展的舉辦地,多數是相關產業的生產或交易集散地。而會展經濟薄弱的城市,多數軟肋就是缺少優勢產業支撐。

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在經濟“雙循環”背景下進行的新一輪產業轉移,正在呈現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的新趨勢,對于承接地而言,這意味著新的產業集群打造和區域產業格局的重構。因此,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展經濟作用,在產業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同步搭建產業展覽平臺,加快產業集群落地的同時,充分激活會展產能,實現雙贏。

路徑三,抓住消費升級大趨勢,充分挖掘小鎮青年消費潛力,占領本地市場。拼多多和快手的成功,側面印證低線市場的價值被低估,當大廠們紛紛發力下沉市場,小鎮青年成為最具潛力消費未來時,對于低線城市的展覽行業而言,不飽和的市場孕育巨大的機會:線上模式的爆發使信息流動性增強,為小鎮青年們創造了更多看世界的機會,客觀上拉高了小鎮青年的消費品質,為主辦中高端消費展或引進一線城市外溢品牌展創造了條件。承接外溢項目將有效帶動本地會展及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釋放低線城市發展潛能。此外,一線城市通過項目外溢有效解決題材重復、場館供給不足等矛盾,騰出更多資源,滿足大型和超大型的展覽持續增長的需要,有力推動展覽行業均衡發展。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付睿 珠海華發國際會展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返回 頂部
微信公眾號:會獎CMIC
只為美好會獎世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