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旅IP】IP(知識產權)的概念及運營管理模式肯定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講的是以知識產權及其相關內容為基礎,開發出受目標群體歡迎的產品及服務,并通過社群服務、場景營造、體驗營銷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人是走在前面的。可如果撇開法律層面的東西不說,只講IP運營管理的理念及模式,早在兩三百年前,就有人將其運用到了差不多完美的程度,這個人就是袁枚。
做IP,首先得有文化,有內容,關于這一點,袁枚的條件十分過硬。袁枚出生于1716年,1739年,24歲的袁枚考取進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而后在江蘇等地任縣令多年。袁枚文采出眾,詩歌、散文、詩論、駢文等樣樣精通,與同時期的紀曉嵐并稱為“南袁北紀”,蜚聲清代乾隆文壇。
除了詩歌和文章寫得好之外,袁枚還是美食家、美食鑒賞家,其代表作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美食著作——《隨園食單》。1749年,34歲的袁枚辭去了縣令,市隱在江寧(南京)小蒼山下的隨園里。在之后的數十年時間里,袁枚一邊寫詩、做文章,一邊潛心研究美食,并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美食家之一。有人評論說,中國飲食文化史上,全面系統而深入地探討中國烹飪技術問題的,袁枚是第一人。
做IP,還得善經營。中國古代,有文化、能寫詩、善做文章的人多的是,而把文化轉化成內容,以此開展經營活動并取得成功的人就很少了。這里面的原因很簡單,在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價值體系里,做生意不是被推崇的事情,更不鼓勵文人拿寫文章賣書來賺錢??稍毒筒恍胚@個邪,偏偏跟主流價值觀對著干。他自己就說,我這個人好味、好色、好游、好友,等等。就因為這個,當時在江寧任職的劉墉就認為,袁枚有傷風化,沒有文人氣骨,所以要把他趕出江寧。不過從商業運作角度看,袁枚則無疑是成功的。有人認為,袁枚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文化內容與商業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并取得成功的知名人士,他幾乎把文人能賺錢的方式都用盡了,包括寫文章、授課、賣書等。除此之外,他賺錢的方式還有開餐廳、出租土地,等等。清朝中期的時候,江南有很多富甲一方的人,可只有他一個是靠個人IP和文化內容致富的。有記述顯示,袁枚在82歲過世的時候,仍然“家有萬金”。
按照目前IP運營管理的模式分析,袁枚商業運作的特點主要有:
一,知識產權。按照當時的市場影響力,“袁枚”是乾隆時期最有知名度和市場價值的文化IP之一。除了個人文化IP之外,袁枚還打造了“隨園”文化產業基地IP、《隨園食單》美食IP等一系列盈利能力很強的IP。
二,價值內容及暢銷產品。從市場角度看,只有轉化成產品和經濟效益的內容才是有價值的內容。在這一點上,袁枚幾乎做到了極致。袁枚的內容產品主要有:
第一是寫文章。袁枚在文壇的名聲很大,所以把它轉化成經濟收益也非常可觀。袁枚常以高價給人寫東西,包括傳記、墓志銘、題跋、賀詞等。僅此一項,每年就有三四千萬兩銀子的收入。有記載說,一位安姓巨富出版了一本書,花2000兩銀子請袁枚做題跋。袁枚的孫子袁祖志記錄說,爺爺50年賣文為活,竟有一篇墓志銘獲贈萬金。
第二是授課。袁枚在文壇的影響很大,想拜在他門下為生的人很多,所以他就開出高價,廣收門生。有人記述說,當時的江淮富戶,均以將子弟送入袁枚門下為榮。
第三是賣書。袁枚著述頗豐,僅在隨園內銷售的就有30多種,包括《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食單》等。當時的盛況是,上至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販,皆知其名,就連遠在海外的屬國琉球、高麗都時常派人前來購買。還有,袁枚自己建了一個印刷廠,刻版印刷。
第四是開餐廳——隨園私廚。袁枚開放私家園林,歡迎各類參觀者,其楹聯寫道:“放鶴去巡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袁祖志記載,每年前來賞花游玩者,超過十萬人,連門檻就要換上兩回。這么多的客人,開展餐飲服務,一定是一門好生意。隨園私廚,一方面可以按照《隨園食單》的菜譜做菜,另一方面還可以安排在園子里風景秀麗的地方用餐,外加美女奏樂伴舞。一時間,本地人、外地來客,都期待到隨園來看一看,品嘗一下美味佳肴,順便買幾本書回去。
三,搭場景、建社群、做營銷。隨園本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園之一,1706年由江寧織造曹寅擴建,后來曹家出事被抄,隨園又被轉手到新的江寧織造隋赫德之手,不料隋赫德也遭同樣命運,因貪污被抄家,該園敗落。1749年,袁枚以300兩銀子購得該園,并更名為隨園。袁枚辭職后花費大量資金對隨園進行改建,使之成為了山水景觀秀美的私家園林。袁枚不僅改建了隨園,還改變了它的管理方式——所有人都可以隨時來參觀。在人生的后50年時間了,隨園成為了袁枚寫詩、做文章、交友以及提供授課、圖書銷售、開展餐飲服務的綜合性文化場所。當然,袁枚也不會放過對于隨園的營銷。他對人們說,“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辈苎┣墼谇宕衅谝彩且粋€大名人,一個文化IP,袁枚將隨園跟曹雪芹捆綁在一起,營銷的效果很好。
除了搭場景、做營銷,袁枚還十分重視粉絲隊伍的培養和社群管理。廣泛交友、講學授課、舉辦詩會雅集、到各地巡游等,就是很好的方式。資料顯示,袁枚有記錄的朋友就達616人,包括王室家族、達官顯貴、平民布衣、文人墨客、僧人等。袁枚還冒天下之大不韙,接收了五六十個女弟子,此舉引來各界議論,可袁枚卻樂在其中。
袁枚早年為官,名聲還不錯,詩文寫得好,享譽文壇,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將文化與商業結合了起來,并取得了成功。袁枚的經營理念,在那個時代的確顯得十分跳躍,甚至有些離經叛道。反過來想想看,要是生活在當今這個娛樂之上的時代,袁枚先生會是什么樣子?他還能創建一個超級IP帝國而受人膜拜嗎?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