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青道
【世界文旅IP】文旅IP化進程,實際上是一個跨界融合發展的過程。因此,文旅IP化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一定離不開文旅產業鏈成員之外的其它相關機構的參與,它們包括:IP授權、IP創造、設計、創意、科技、投融資、會展活動等。文旅相關支持機構在文旅IP化進程中的商業機會,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01、IP授權與創造
IP產生及成功運營的領域是娛樂、商務等,而非文旅。因此,文旅行業發展IP,第一個選項就應該是借用,通過授權方式將比較成熟的IP引進到文旅行業來,利用它們已有的市場影響力、渠道、粉絲以及運營管理能力等,帶動文旅行業升級換代。換個角度說,那些已經在娛樂、商業等領域獲得成功的IP,如果需要擴展延申,文旅行業就是最好的選項之一,不管該IP是電影、游戲、動漫、文學作品、歌曲,或者是玩具、文創、禮品、食品等。文旅是中國第一大產業,覆蓋范圍從城市到鄉村、從吃的穿的到玩的用的、從大的主題公園到小的門店,幾乎無所不包。這個諾大行業IP變革中的商業機會可想而知。
文旅IP化的路徑,一個是授權,因為它見效快、成本低、操作相對簡單,另一個就是創造——根據文旅行業自身特點及需要創造新的IP。文旅IP創造是文旅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娛樂及商業領域成功IP利用自身的品牌、才及運營管理優勢,與文旅行業的政府、企業合作,創造出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全新文旅IP,肯定是一種受歡迎的共贏模式。
02、文旅IP賦能
IP版權持有者,以及與IP創意、設計、科技、投融資、會展活動相關的機構,都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條件為文旅IP化賦能,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創意、設計、科技賦能。文旅IP化的主要環節,包括內容、產品及服務、體驗與場景等,均需要高水平的創意、設計來賦能,而且很多時候還需要科技企業參與。理由很簡單,創意、設計、科技等,并不是目前我國文旅行業企業的優勢領域。
我們知道,IP是以內容為基礎的,可并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為IP所用。我們國家并不缺廣義上的內容,真正缺少的是經過創意而成為IP有機組成部分的高質量的內容。文旅IP化,除了內容,還有外在表現形式,包括產品及服務、體驗與場景、營銷與活動等。可以想見,如果沒有高水平的創意、設計及科技元素在里面,要想吸引年輕一代消費者,幾乎是不可能的。
投融資賦能。如果把文旅基礎設施投資等作為中國文旅投資的前半場,那么后半場則應該是以內容為中心、圍繞產品及服務、體驗與場景而展開的投資。可以肯定的是,文旅IP化變革是需要投資的,IP授權與創造,以及設計、創意、科技賦能、市場營銷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不過,與以往文旅行業以設施投資為主不同的是,IP相關的投資更加多樣化,更加務實而有效。比如說授權,既可以一次性買斷,也可以采用分賬方式來分攤。快閃店、體驗店等,前期的投入都不算太大。也就是說,以IP為核心的投資實際上是以運營效果為導向的,這種方式無論是對于投資方還是實體業者而言,風險更小,成功率更高。
運營賦能。與傳統旅游模式相比,在IP運營的語境下,各類IP支持機構參與到文旅運營過程當中并獲得發展的機會要比以往大得多。
會展活動賦能。會議、展覽、節慶、賽事、演出等活動形態,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必須手段,哪個行業都不可或缺,當然包括文旅。文旅行業需要升級換代,會展活動也不能例外。長期以來,目的地推廣活動、文旅大會及展覽會、節慶活動等,走形式的時候遠多于追求實際效果。我們知道,新一代的文旅消費者,不會輕易再為走過場的文旅活動買單。文旅行業的會展活動,內容與形式、體驗與平臺設計等,很多都需要重新構建。這其中,公關公司、傳播機構、營銷平臺、會展集團等,都有很好的市場機會。
文旅IP化革命,是機會也是挑戰,很顯然,只有那些勇于抓住機會的人,才有可能借助這場變革,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