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會議開始對個人賬戶收費了,商用的線上會議方案也會仿效嗎?線下會議活動的價值在這個時候才真正展現出來,還是線下活動香。線上會議軟件開始收費帶來了一些焦慮……
進入11月了,線下的會議活動正在積極備戰,無奈,零星散發的疫情又開始出現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開始影響到線下會議的舉行,甚至于看到同行業媒體已經開始看衰這2022年僅存的2個月。傷疤不必揭,更何況進一步的政策還沒有完全確定,還是要做好本質工作,用更有熱情的態度對待新開始的每一天。
這杯雞湯我干了你隨意,說起正題:昨天半夜刷到抖音的新聞:騰訊會議部分功能開始收費,且不按次,最低按照包月執行。兩眼本就困意滿滿的我瞬間精神,順著這條線索搜到了這條新聞:
針對個人會員,騰訊會議收費項目包括視頻人數30至60人同時開啟攝像頭、不限時字幕、不限時自動會議紀要、不限時實時轉寫、高清畫質等。目前騰訊會議對個人用戶推出會員套餐包括,連續包月25元/月、連續包年288元/年、3個月88元和1個月30元。同時,對組織或公司,推出個人設備商業版每年4788元起,以及企業版和會議室解決方案每年1200元起。
這是鵝廠的套路嗎?是!因為我們沒辦法,被逼著走進了線上會議的路呢,所以目前看不能說收費有問題,但需要大家好好研究一下。
我特地打開了騰訊會議,發現點開頭像之后,有一個個人會議號限免的字樣,也就是說騰訊會議之前把所有在其系統上開會的人都當成了免費的測試員和試驗品,也是市場部的市場開發先導客戶了?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當成試驗品的我們還終究是要為養成的習慣來買單,現在哪個互聯網產品不是這么做的?
再看看付費和免費到底有什么區別?
其實早在今年9月15日起,騰訊會議的聯系主持人、自動會議紀要和字幕功能就開始結束限免使用資格了,而在現在看來,這些功能只有在個人付費情況下,才能無限制使用,而且視頻人數從免費的30路增加到了60路,云錄制空間也是大幅度提升,甚至金主賬戶可以體驗1080P的畫質,這也意味著付費客戶可以直接將線上會議視頻畫面剪輯成任何高清的素材或者成品,確實沒有花錢的不是。
圖源微博@財經E法
根據北京日報的記者報道,除騰訊會議外,釘釘等在線視頻會議軟件的商業化進程也在加速。今年3月,釘釘提出全面商業化,在免費版基礎上,按照客戶規模分為付費的專業版、專屬版、專有版,價格分別為每年9800元、每年10萬元起、每年100萬元起。你看,他們不是來割韭菜的,應該是種完韭菜再來割韭菜的!
體驗不好還是利益最大化?騰訊會議是騰訊云旗下的云視頻會議產品,于2019年12月底上線。騰訊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會議注冊用戶數達3億,月活用戶數突破1億。從一開始,免費的模式就已經讓很多用戶覺得非常親民,自然不用說越來越多的會議組織者開始讓騰云會議進入到執行list中,甚至線下的會議活動也會經常出現騰訊會議或者其他線上會議的產品方案,免費的不用白不用,你當他們真的是冤大腫嗎?只不過他們想要利益最大化而已,從他們的收費模式就能看出來“小刀”有多鋒利了。
騰訊會議軟件頁面
騰訊會議等在線視頻會議軟件是大家無法進行線下會議活動的一種選擇,也是大家溝通便捷的一種方式,肯定一些重要的會議還是要當面進行,或者采用更加妥善的方式舉行。對于會議行業來說,本就有很多致力于做線上會議的企業,不僅出過許多產品,而且也為此在當前特殊情況下,力推未來線上會議技術和產品將會成為趨勢。可是現在收費的情況一出來,我反倒認為,線下會議活動未來的機會應該更多,因為線上的會議總是不能稱之為完整的會議,更像是視頻聊天,軟件充當了記錄者的角色,真正傳遞會議精神的功能還沒有達到,如果用戶付了包月的費用,那么就要在這個月中頻繁使用騰訊會議會議,那也就意味著部門和部門之間可以減少走動,甚至企業與客戶之間都能用攝像頭來解決見面的問題了,我想這種局面永遠都不會出現任何一家成熟的企業中。
思考一些問題
不得不說,騰訊會議的邏輯和會議行業中做線上會議產品的邏輯還是不太相同,后者是要與每個會議組織者進行溝通后進行的定制開發,就像是不連鎖的超市,大致商品差不多,但每家組合起來的能力和效果還是有所不同。騰訊會議有點像進門兒都要收費的大型倉儲式賣場,這里面的貨物要大批量出售,當然也要你交會員費才有資格買(若比喻不當,請勿噴)!我認為線下的會議活動仍然是最有生命力的,雖然現在遇到不可抗因素影響,但是未來依然會是線下會議人的時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用好線上會議工具。
騰訊會議收費了,是市場經濟的需要,線上會議開始向“錢”看,線下會議的服務商開始焦慮了嗎?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