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视频观看无毒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6080理伦片午夜少妇|国产精品69xxx|91香蕉视频免费看

張凡 | 難以統計的展會成交額

分享

133屆(春季)廣交會是史上展出面積最大的,三期累計將達150萬平方米。主辦方預告,本屆參展商將超過3萬家。廣交會不但是中國資格最老的經貿展會,而且是全球展出面積最大、展出時間最長、參展商最多的經貿展會。

近有媒體報道,稱廣交會交易額不如上海進博會和北京服貿會,風頭轉弱。其舉例2019年:廣交會春秋兩季成交總額為590.2億美元,而同年進博會意向成交額為711.3億美元,服貿會意向簽約金額則為1050.6億美元(引自《外貿再造、校準定位,廣州如何打好廣交會這張“王牌”》——每日經濟新聞/官方微信號《城市進化論》)。對此,我認為,基于廣交會的巨大規模以及超過六十年的辦展經驗,參展商在廣交會的成交額不會低于進博會、服貿會。同時,我對媒體報道的數據存疑。這個疑問源自展會難以統計成交額。

圖片

本人從事展覽業歷史研究多年,中國展會統計及公布成交額,始于廣交會。

廣交會創辦于1957年。當年成交額為8686萬美元(另一數據為1754萬美元。引自《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改革與發展史》/人民出版社/石廣生主編),占全國同年外貿成交總額的20%。而廣交會對外公布成交額數據,則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可以查到的年份是2000年。

展會成交額的構成

經貿展會的成交額,指參觀者與參展商達成交易的金額。

展會交易額來自現場交易和展后交易兩個方面?,F場交易,指供需雙方在展會現場達成的生意,參觀者(需方)向參展商(供方)支付貨款,或雙方簽署訂貨合同。展后交易,指需雙方在展會結束后達成的生意。

面向普通觀眾的消費展,尤其是快消品的展會,如酒品、茶葉、服裝、家裝建材、年貨等主題的展會,追求并獲得現場交易是客商參展的主要目的。但消費者在展會上購買大額商品,如在車展上購買汽車,卻非常少見。

而針對專業觀眾的專業展,除現場交易外,主要是展后交易。如機械展,我曾見過買家在現場下單購買價值數十萬元的機器。但對于價值百萬元以上的機器,買家如有采購意愿,基本是相約參展商詳談于展后,或是參展商在展后持續聯絡買家。展會的意向成交額,來自于展后可能達成的交易。

計劃經濟體制下  廣交會能夠精確統計成交額

在計劃經濟時期(從1957年至1980年代初期),通過廣交會達成的外貿交易,無論是現場交易還是展后交易,都須納入國家計劃才能兌現合同。如不納入,生產企業就沒有原材料、能源供應,就做不出產品;而外貿企業所獲的買家外匯,必經國家管理機構統一收取轉為人民幣,才能支付生產企業。在此體制下,廣交會參展商的主體是國有外貿公司。生產企業參展,由外貿公司組織。與境外采購商談判并簽訂交易合同的,不是生產企業,而是外貿公司。正因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廣交會的交易額是能夠精準統計的。

計劃經濟時期,廣交會向參展商收取的參展費,是按外銷合同金額的比例(一般是3%)提取。由此可見,如無交易額的統計,參展費就無法確定。

市場經濟環境中  展會難以統計成交額

為適應市場經濟,廣交會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系列改革:將綜合展轉型為按產品門類區分的專業展;從允許擁有外貿自主權的企業自主參展到允許民營企業參展,直至制造企業成為參展商主體;采購商由港澳商人擴大為邀約全球買家;以展位收費取代按外銷交易額的比例收費,等等。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產品出口自主經營。其原材料、能源供應不再需要行政性計劃配給,而是通過市場采購。其與外商交易所用外幣(主要是美元),按國際慣例結算。一些不熟悉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雖仍要依托外貿公司拓展出口生意。但外貿公司已轉型為服務商,而非計劃經濟中高高在上、可以左右生產企業的“官商”。

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驅動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促使廣交會規模不斷擴大。告別了計劃經濟的廣交會,面對成千上萬個參展商,已經不可能統計成交額了。即便廣交會至今仍由商務部向各省市下達參展指標,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仍會派員到展會現場,也不可能如同計劃經濟時期全面掌握參展商的交易信息。對于參展商而言,并無義務向展會主辦方乃至商務主管部門提供交易信息。況且,在市場競爭環境中,交易信息屬于企業的商業秘密。

在133屆(春季)廣交會第一期開幕后,有媒體采訪家電產品的參展商,問及交易情況,許多企業負責人坦言,直接下單的外商不多,有采購意向的客戶需待展后跟進。在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外貿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的背景下,廣交會參展商所言并未出乎預料。在此情況下,主辦方即使能夠提供交易額的統計,應主要是展后交易的數據。而獲取展后交易數據,比之現場統計將更加困難。

展會不宜宣傳成交額

經常被問:展會要不要宣傳成交額?如何統計展會成交額?提問者,要么是政府展的主辦方,要么是承辦政府展的會展公司。我的答復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展會主辦方無法統計展會的成交額。其原因,一是展會主辦方不具有強制參展商提供交易信息的權力;二是參展商不愿意并可拒絕提供交易信息;三是大量的展后交易無從追蹤信息。因此,宣傳缺乏統計根據的展會成交額,就沒有意義。

圖片

展會是否成功,關鍵看參展商能否滿意。而參展商的滿意度,主要取決于觀眾的數量與質量。對專業展而言(經貿展覽的主流),參展商并不在意展會主辦方公布的成交額,而是依據他們自身的參展體驗作為判斷——有沒有交易,有沒有新客戶,有沒有銷售線索。如果參展商體驗不佳,再多的交易額宣傳只會引來質疑。

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返回 頂部
微信公眾號:會獎CMIC
只為美好會獎世界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