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獎活動及其與目的地的關系
所有會獎活動都需要具體的地方來落地,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所有會獎活動。也就是說,會獎活動與目的地之間存在著不對等性。如果把會獎活動和目的地分成一個坐標的兩條軸線,那么目的地營銷與會獎活動策劃人、采購人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找到相互間最佳的結合點。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因為其中的變量實在太多。
我們不妨粗線條地分析一下這兩條軸線上的主要因素,看看能不能有助于雙方找到更合適的結合點。
我們先來看看會獎活動這條軸線:
政府、協會和企業都辦會,可政府的會議很“特別”,因為它沒有什么“目的地”概念——政府的會議一般都是工作性的,哪里需要就在哪里開,選擇開會地點的余地很小。另外,財政支出一般也不支持到別的地方去辦會;
協會是為會員服務的,會議的經費也是由會員承擔的,所以會議目的地也應該在會員覆蓋的區域范圍內做選擇——境內協會到境外召開年會,這在哪個國家都很難行得通。除此之外,協會選擇會議目的地還會受到經費和會員購買力方面的限制。缺乏經費支持,所在行業的消費能力又比較弱,會議目的地選擇的范圍也就跟著受限制。工作需要也是協會選擇會議舉辦地的原因之一——會議是協會為會員服務的一種形式,哪個地區的會員最需要協會的服務,這個地區就最有可能首先拿到這個會議;
企業會議的經費是自己出的,照理說想去哪兒就可以去哪兒,可這實際上根本不可能。企業舉辦會議具有強烈的目的性,辦什么會議活動,花多少錢,到哪兒舉辦,都有一定之規。企業的會議活動大致分三類,首先是工作性會議。提高效率少花錢是這類會議的主要原則,因而也基本不存在目的地選擇問題;其次是與銷售、市場及客戶有關的會議和活動。企業在會議及活動方面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這一塊兒了。這類會議及活動在舉辦地選擇上大致分兩類,一個是市場、客戶所在地,其目的是增加銷售額;另一個則可選擇偏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的地方——用來舉辦客戶答謝活動、企業年會等。汽車行業的新車發布、試乘試駕等活動比較特別,舉辦地的選擇主要考慮的是新車的品牌調性、場景的獨特性及感染力等,這與前面說的兩種情況有所不同。不過總的來說,企業會議及活動在舉辦地選擇上,主要還是圍繞著市場和客戶轉圈,跳出去的情況不多;第三種是獎勵旅游活動——這是會獎活動市場中在目的地選擇方面能夠走得更遠的一種類型。獎勵旅游是企業激勵優秀員工的一種方式,其核心是為參與者帶來差異化的文化體驗——文化的差異性越大,吸引力就可能越大。所以說,全球任何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獎勵旅游的目的地,條件是經費允許。這就為獎勵旅游策劃人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
關于坐標的另外一條軸線——目的地,我們同樣可以將其劃分為幾個類型:在地域范圍上可分為境內和境外,在目的性方面又可以為工作和旅游兩種。
境內和境外。哪些會獎活動只能在境內,而哪些又可以到境外呢?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政府會議只能在境內,協會會議及展覽只能在境內,企業的會議及市場營銷活動一般也會在境內,包括本土企業和在華的國際企業。總的而言,能到境外舉辦的會獎活動主要是獎勵旅游。政府、協會、企業到境外舉辦招商會等,通常不在會獎活動市場的范疇之內,因為這部分活動帶有很強的臨時性,無法系統化。至于企業到境外參加別人組織的展覽、會議,應該屬于商務旅行的范疇,最起碼不在中國會獎旅游的市場范圍之內。
工作與旅游。在采購人和策劃人看來,會獎活動舉辦地又可分為工作相關和旅游相關兩大類。絕大部分會議和活動都是直接為工作服務的:協會的會議是為行業或者專業群體服務的,工作排第一,旅游只是順帶的“獎賞”;企業的大部分會議和活動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什么地方辦會,必須從工作需要的角度去思考。不過,盡管如此,有些會議活動選擇偏旅游的目的地來舉辦,綜合效果會更好,企業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每個采購人、策劃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需求的目的地,與此同時,每個目的地也都在積極營銷自己,以吸引更多符合自身特點的會獎活動落地,這好像是一項永遠都做不完的工作。不過從發展角度看,前景是樂觀的,因為科技進步帶來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加上采購人、策劃人及目的地運營管理者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兩者之間信息的對等性是處于拉升態勢的。時代的發展,會獎行業的進步,表現在哪里呢?這肯定算是其中之一。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