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需求。社交是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基本需求之一,而會議恰恰在這方面又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人們參加會議,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結識更多的人,這些人可以是一個單位的、一個行業領域的或者一個社群組織的。所以,在策劃組織會議的時候,要設法為不同參會者群體設計相應的社交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社交方面的機會。這里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既要鼓勵社交,又要注意社交的對等性原則——級別高、身份地位高的人愿意與身份相當或者更高的人交往。也就是說,安排社交活動,需要考慮參與者的身份和意愿。
二是用好會議中的“社交工具”。胸卡、名卡不僅是“通行證”,也是很好的社交識別工具。所以,別把卡片上人名的字體印得太小。
三是會議的主導者、主持人也是社交的“介紹人”和“鼓勵者”。介紹領導和嘉賓當然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與會人數不是太多,會議主持人最好是先讓大家相互認識,這不僅有利于會議交流,也有助于社交。
尊重需求。會議是一種人群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而人與人相互間的尊重更多的就體現在“人與人面對面”的過程當中。因此,讓所有參與者獲得足夠的尊重,是每一個會議策劃人、操作人都應該做好的事情??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一是做好排名次、排座位相關的工作。絕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都很看重自己在相關群體中的排名順序。很多會議活動的組織者、策劃人在這方面很下功夫,這種思路和做法是對的。因為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你就很可能在不經意之間把某個人或者機構給得罪了。
二是不要在人名、機構名稱等方面出錯。把人名、機構名稱寫錯了,或者漏掉了,相關人員或機構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獲得足夠的尊重”。
三是做好會議運營管理及服務工作是讓會議參與者感覺“受尊重”的基礎。即便會議的嘉賓再有名,會議的內容再出色,假如你沒有把會議管理及服務的基礎工作做扎實,你就會在“尊重”這個問題上出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尊重的不僅是領導和嘉賓,一般的參會者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服務。
會議活動的策劃、運營管理及服務是一項復雜而瑣碎的工作,如果是規模稍大一些或者更加復雜一些的會議,還會涉及到運營管理及服務的專業性問題。因此,要讓不同類型的參與者都獲得足夠的“尊重”,不怕麻煩只是其一,具有一定的會議活動專業能力也很重要。
自我實現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會議中通常表現為對于更高社會地位、更大影響力的追求。人是社會性動物,而社會性動物是分地位和階層的。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劃分社會等級的方法有很多,而會議則是將這種社會等級劃分顯現化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你在企業內部的級別有多高,你在行業領域內的影響力有多大,只要你參加了該企業、該行業領域內權威性的會議活動,這一點很快就能顯示出來。換句話說,會議又是一種排座次、顯示社會地位的工具。那么,作為會議策劃人,又該如何把握人們的這種需求呢?
第一,讓人們的這種需求盡可能多的得到彰顯。如果他是領導、嘉賓、演講人、分享者,你就要想辦法讓會議參與者都知道他的社會地位,了解他在該行業或領域中所取得的成績。
第二,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和會議的這種特性,讓更多人獲得“自我實現”的感覺,以便更好地實現會議的目標。在可能的情況下,除了邀請領導和知名人士之外,也可以邀請一些級別較低或名氣較小的人,讓他們在會議上做分享,而這部分人通常會更珍惜你給他們提供的機會。除了“做分享”之外,讓更多普通人體現價值感的方式,還有展示自己的特長、技能等。在眾人面前“露一手”,可以讓很多人“感覺更加良好”。對于會議組織者、策劃人而言,這顯然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似非常大,就像中國人與歐美人、非洲人的差異一樣,可實際上人的特性則相同的。做會議和活動,在了解人的基本需求及其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地磨練,再加上些不斷地學習和總結,你就很有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成為這方面的高手。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