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智人能夠談論并不存在的事物,相信一些不大可能的事情。如果你跟猴子說,只要它現在把香蕉給你,它死后就可能到某個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它還是不會放手。
——在談到智人與動物兄弟們拉開距離的時候,尤瓦爾?赫拉利說
正因為如此(懂得與陌生人合作),才會是智人統治世界,螞蟻只能吃我們的剩飯,而黑猩猩則被關在動物園和實驗室里。
——尤瓦爾?赫拉利
從中學、大學到研究生,從教科書到授課老師,歷史給我最大的印象就兩個字:古板——古老而刻板。心里很清楚,干什么事兒,都要先搞明白它的歷史,所以經常給自己弄些歷史方面的書籍,可細細想想,認真讀完的并不多。關于這個問題,以前也沒有太想過,直到最近讀到了一本叫做《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的全球暢銷書,這才明白過來,歷史書原來還可以這么寫——輕松、幽默,甚至有些調皮,與那些無味、艱澀的文字沒關系(當然也有翻譯方面的原因)。有人可能會擔心用這種方式寫作會有失歷史學家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其實用不著,因為只要打開書,翻不了幾頁你就會發現,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思想性、創新性、挑戰性極強的人。“強有力的內容+時尚的語言表現方式”,就是本書最大的特點,最起碼在我看來是這樣。
我在想,人們總是在抱怨圖書的閱讀量越來越少,而屏幕閱讀則蔚然成風,為什么呢?是不是我們的書籍,尤其是專業書籍,過于冷冰,沒有體溫?尤瓦爾?赫拉利打破了學術性、思想性與輕松、幽默之間的界限,用實際行動給那些只會板著面孔說話而且理直氣壯的人以強有力的回擊。
有的學者可能認為,干嘛非要降低自己的品位去迎合流行的閱讀趣味?我覺得,這里面可能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嚴肅的學術問題用輕松愉悅的語言來表達是不是真的降低了學術品位;另外一個就是迎合大眾的閱讀趣味是不是有意義。
實際上,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是做學問、做企業,還是做那個表面上看起來亂哄哄的娛樂業,做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相通的——沒有哪件事兒可以不嚴肅,也沒有哪件事兒必須要嚴肅到不能喘氣的地步。我很相信這樣一句話,越是深刻的東西,越是簡單。做學問,過程可能很復雜,可結果卻應該很簡單。
你看看,幾乎所有的大家,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社會在變,用于交流的語言也一定會跟著變。而且,變了有什么不好呢?一些網絡名家的作品,思想內涵豐富,文字輕松多變,讀起來很過癮。僅從這一點上講,我一點都不想回到過去。
沒準兒將來有一天,所有教科書和專業著作,都需要拿回去回回爐,添加點溫度,讓那些把它們當作精神食糧的人吞到肚子里的時候,覺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