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道
移動互聯正在顛覆很多東西,但就會議來說,“內容為王”——會議作為信息交流平臺的意義,應該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移動互聯時代,“內容”可能依舊“為王”,但這個“內容”與我們十分熟悉的“內容”已經不一樣了。會議的價值是信息傳播,互聯網的價值也一樣。過去需要開會傳達的一些信息,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輕易解決了。當然,移動互聯時代也要開會,關鍵是開什么。在網上巴拉一些內容,攢吧攢吧,再拿到會議上去念,這樣的內容一定是制造“睡點”和“尿點”的好東西。要搞清楚未來的會議開什么,首先就要弄明白互聯網與會議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然后再來確定會議這種面對面交流的工具,在互聯網細胞滲透到我們血液里的情況下,究竟能為人們帶來什么有價值的信息。
談到會議的內容——會議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價值,就一定要說說會議價值的表現方式。按照UNWTO的意思,會議的價值是通過學習、討論、觀點分享、社交、業務和激勵六種方式體現出來的。那么,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對什么樣的信息感興趣呢?換句話說,人們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能獲得哪些互聯網上無法獲得的信息呢?
關于“學習”。在互聯網環境下,會議“學習”的內容將不同于以往。對于市場走勢、營銷策略、技術動態、成功案例等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實時性的評論和分析,就是互聯網上所得不到的。
關于“討論”。互聯網上也有討論,但遠沒有會議上的討論來的有層次、有深度、有參與感、有實際價值。
關于“觀點分享”。“學習”強調的是單向性,被學習的對象主要是專家、權威人士等。而“分享”則著重于同行間、產業鏈上下游間等的觀點交流,更具平等性與互動性的時代精神。從會議與互聯網互補性特征的發展趨勢分析,會議的“學習”功能將弱化,“分享”將成為會議信息傳遞的核心模式之一。
關于“社交”。從互聯網的角度看,社交是最具O2O特點的會議功能之一。線上的社交越熱鬧,線下的聚會就越多,會議的社交價值就愈加凸顯。虛擬環境的溝通與聯絡實時而便捷,而線下的交流更能夠增進情感,加深認同。因此,在會議中加入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社交活動,是會議策劃人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關于“業務”。雖然線上的電子商務在迅猛發展,但對于絕大多數B2B業務來說,線下的溝通與交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直接的對接洽談是一種很好的業務方式,老友的重溫與新關系的建立,會上的互動與對話、茶歇時不經意的聊天,都能成為業務發展的鋪墊,或者是重大業務突破的契機。
關于“激勵”。“激勵”是會議中最不容易被互聯網替代的功能之一。年會、培訓會、獎勵旅游活動等,都是群體激勵的最好場合。
需要提示的是,會議的內容絕不僅僅是會議的主題、議題以及演講人的發言、嘉賓的對話、專業的研究報告等擺在明面上的被寫明了是會議內容的東西,還包括隱含在會議中的由會議組織方、會議參與者所傳遞的所有信息。未來的會議開什么,先要照照互聯網這面鏡子,它會告訴你不要做什么;再去問問你的網友,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到底需要什么。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