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1年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因其對“不對稱信息市場理論所作出的拓荒性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信息不對稱”理論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并經常被作為一種工具來衡量一個市場或一個領域的發達程度?!靶畔⒉粚ΨQ”理論認為,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市場交易雙方利益的失衡,影響市場資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我國的會議產業剛剛起步,產業鏈各方的發展程度離完善還相去甚遠,因此,我國會議市場中各相關方之間的信息對稱程度自然很低。在這種情況下,交易各方的成本會加大,交易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就是目前我國會議市場的現狀。
根據相關各方在會議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方是會議組織機構(Organiser),包括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等;第二方是會議場所(Venue);第三方是專業會議組織者(PCO)和會議服務機構(DMC));第四方是其他支持機構等。就信息對稱程度來說,除了少數知名企業之外,我國廣大的會議組織機構缺乏對會議產業鏈其他各方的了解,甚至說根本就不了解。作為第二方的會議場所,情況比第一方好不了太多。如果會議場所缺乏對會議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不能掌握會議組織機構細分市場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不知道 PCO(專業的會議策劃和組織機構)的運作特點和盈利模式,就無法確立明晰的市場定位,無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傳播計劃,更談不上組織精準而有成效的營銷。到目前為止,我國嚴格意義上的PCO數量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處于會議產業鏈下游的各類會議服務機構,由于其服務內容、人員結構、企業規模與實力等方面的原因,與會議產業鏈其他各方相比,在會議市場的信息對稱方面更無力承擔主導者的角色。
我們講會議市場信息對稱性低,并不是說會議市場上沒有運作很好的機構。但會議市場上運作得好的機構,又有多少是建立在對會議市場科學調研、理性分析和準確預測基礎之上的呢?好的運氣或者背景、機遇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就等于是明確了前進的方向。等有一天,我國的會議產業中多了一些研究報告和統計數據,會議產業中各機構的重大決策依據的是科學的調研和理性的分析的時候,我國會議產業健康高速發展的時期就真正到來了。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