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青道
“在召開會議的方式和水平中,融入了該公司的一切。因此,會議是企業文化的主宰,是強有力的競爭武器。”這是《開會就要學三星》開篇的第一句話。
七八年前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沒有特別深的感觸,這一方面是由于當時自己對于會議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另一方面是因為三星在全球的知名度也沒有現在這么如日中天,今天再讀起來就很不一樣了。現在看來,作者的分析論證是完全正確的,三星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良好的開會方式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這也引發了我對開會方式與企業文化之間關系的關注和思考。
會議,就像一架鋼琴,演奏者不同,其效果迥異。就企業會議來說,沒有哪種形式能像會議一樣,如此完整而準確地釋放出企業的文化信息。
幾年前參加一個企業的年會,幾百名員工,表面上轟轟烈烈,但一天下來,仔細想想,沒有發現有太多內涵,印象較深的,除了老板的隨意性特點多有表現之外,其他的并不多。我參加的另外一個企業的會議,感覺就很不一樣。這是一個會獎企業的十年慶典活動,會議現場、宣傳片、發言內容等等,處處能夠感受到企業與員工之間濃濃的情誼,連局外人都能受到感染。只有這樣的會議才能真正把“會議”本身所具有的激勵與凝聚價值充分釋放出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大部分時候扮演的是參會者的角色,簡單想想就會發現,不同機構舉辦的會議各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個主題、同等規模的會議,只要主辦機構不一樣,感覺和效果就會相差很遠。主辦機構的文化信息會通過內容與形式的方方面面,傳遞給會議的參與者。不僅企業年會是這樣,企業的其他會議,包括內部員工培訓、獎勵游、市場相關活動等,都一樣。
我們在學習國際知名企業先進運營管理經驗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它們同樣先進的開會方式與會議運營管理經驗。目前,中國社會經濟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原有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正在結束,精細化管理將成為企業競爭的重點領域。希望中國本土企業,能夠積極學習國際知名企業會議文化與會議運營管理的先進經驗,用好“會議”這種看似簡單卻又充滿挑戰的工具,并努力使其釋放出更多更具正面價值的文化信息,為企業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