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MICE-Link雜志總編輯 | 王青道
關于會議心理學,我們會議從業者沒有必要把它當作一門高深的學問來研究,它實際上就是一套思路與做法,目的是讓人們喜歡開會,讓人們在開會期間心情愉悅,使會議的價值在相對輕松的條件下實現。
會 議
是一種有目的的群體交流活動,交流效果的好壞與參與者的心情有很大關系。隨著體驗型會議時代的來臨,會議參與者的主觀感受對于會議效果的影響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一個會議要想實現參與各方價值的最大化,會議策劃人從一開始就要將參與者的心理感受作為考量的重要因素,并最大限度地將其融進會議的相關要素與環節當中。
會議心理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會議的大眾心理,二是會議的場景心理。
會議的大眾心理比較簡單,比如人們都喜歡時尚的、快樂的、好玩兒的東西,參會者肯定也不例外;人們都喜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空氣新鮮的地方,在這些地區的度假村、會議中心、特色場所開會,參會者也會心曠神怡;人們都喜歡旅游、休閑、娛樂、美食、體育、健身、文化、藝術、養生等,會議組織方與參會者也很愿意把這些東西與會議結合起來,讓會議以及會議的過程變得生動而有趣。
什么是會議的場景心理呢?就是在不同的場景當中,人們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心理感受對于會議的效果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換句話說,會議策劃人可以通過場景的設計與營造,將參會群體的心理調整到組織方希望達到的那種狀態,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會議的目標。比如,企業年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凝聚力并激勵斗志,那么在視覺設計上使用代表熱情、自信、開朗的紅色、橙色等,參會者的情緒更容易被調動;舞臺的設計與布置要時尚而溫馨;內容相關的要素,包括視頻策劃與制作、主持人及其主持詞、發言人及其發言內容等,要體現以情動人、以美好的前景激勵人等主題思想。與此相同,培訓會、討論會、觀點分享會等,最好在優雅、安靜的場景里進行;對于洽談會、交流會、社交活動等,寬敞、明亮、相對安靜的高檔次環境比較適合,心情愉快,大腦活躍,交流就會比較順暢。
在會議策劃、運營管理與服務當中,對參與者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和環節是多方面的,比如:
互聯網與計算機智能的發展,把很多原本枯燥、復雜的工作變得簡單而有趣,把原本只能單向發布的信息變得實時互動起來,所有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參與者的體驗感,增加參與者在整個會議過程中的愉悅度。相反,如果參與者感覺麻煩、枯燥,他就會感覺不舒服,甚至煩躁不安,會議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面對參會者,會議策劃人需要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工作相關的問題——會議是工作的組成部分,參會者是單位派出的代表,他們需要完成單位交代的使命;二是個人相關的問題——即個人的生活與娛樂、健身等。把這兩個問題對立起來,或者重此輕彼,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同時都處理好了,人們的心情才會真正放松下來,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參與到會議當中,與組織方一起實現會議的目標。
需要說明的是,會議與娛樂等元素的結合,不只是安排一次旅游、舉辦一場演出活動那么簡單,要設法把娛樂相關元素滲透到內容與形式的諸多環節當中;
大家對于一個會議的評價怎樣,跟主持人、演講人的風格、內容、表現方式等有很大關系。沒有人喜歡“裝”的人,也沒有人喜歡夸夸其談的人。相反,認真準備且詼諧幽默、不斷地與聽者互動的人,一定是最受歡迎的;
人民大會堂式的高高在上的主席臺,將臺上與臺下的人分成了兩個天地,參會者在這種場景下很難說出自己的心聲。換一個角度,不要主席臺,去掉桌椅,縮短參會者與主持人、發言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參與者的心理障礙就容易被打破,交流與分享也就會更加透徹;
投影儀一定要有足夠的流明度,否則會議的體驗感就會變差;嗡嗡作響的劣質麥克風與音響設備,會讓發言人和聽者感覺不好;前后部的燈光最好能調節,除了培訓會議需要做記錄之外,多數會議都不需要十分強烈的光線;溫度一定要適合,凍得夠嗆或者滿身冒汗,都不是恰當的選擇;
寬敞明亮的休息區、茶歇區是會議參與者調節身心的重要場所,如果空氣新鮮、風景如畫就更棒了。有的會議還會在茶歇期間搞一些小型的健身活動,讓參會者在久坐之后活動一下胳膊和腰腿,他們再回到會場之后的精神狀態一定比什么都不做強很多。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