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形在商務生活中也同樣存在,只是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做會議與獎勵旅游的朋友有這樣的體會——幾年前很受歡迎的方案如今不靈光了,把吃奶的勁兒都使上了,客人還是沒有感覺。上個月境外某旅游局讓我們推薦一個好玩兒的地兒,做一場目的地與買家之間的交流會,我們內部討論了半天,愣是沒有弄出個所以然來。為什么會是這樣?家長和孩子誰的錯?為什么原本十分熟悉的市場模樣,怎么突然間變得讓我們無法辨識?有人說是溝通出了問題,這好像也沒有錯,可是增加溝通就能解決問題了嗎?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我們正處在一個劇變的時代。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幾百萬年了,可所有年份加在一起發生的變化,恐怕也不如近幾十年發生的變化來得更多。人類社會變化的核心驅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消費市場的變化,另一個是科技進步。
我們的消費市場正在從過去的溫飽型向舒適型、創造型發展,特點是:吃不飽飯的人越來越少,而吃飽了撐的人卻越來越多。就拿會獎市場來說,我們服務的人群目前基本上都處于消費市場舒適型向創造型過度的重要階段。
什么是創造型消費呢?設想這一點其實很難,對于那些從窮日子堆里爬過來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創造型消費的主要特點是,占比例越來越多的消費不再是必須的了——不消費一點都不影響人類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存。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消費完全是為了別的什么東西——娛樂、社交、分享、情感等。對于市場的供給者來說,溫飽型消費很容易把握,一眼就能看透,只需要提供滿足這方面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就可以了。
創造型消費就不一樣了,別說看一眼,就是使勁兒盯著不放都沒用。為什么呢?因為連消費者都說不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未來的市場需求是人們憑空創造出來的,這些東西世界上壓根兒都沒有。
如果沒有技術進步,沒有計算機的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只是吃飽了撐的,我們的社會也不會是現在這般模樣。
古代也有吃飽了撐的厲害的人,他們也玩兒,但那叫傻玩兒。如今不一樣了,互聯網把大量不相干的人鏈接在了一起,信息的收集、發送變得只需要動一下指頭那么簡單。計算機太強大,過去很難辦到的事情,現在很easy就干掉了,而且干的過程還很happy。數以億計的吃飽了撐的人,借助互聯網的便利與計算機的智能,一定能玩出眾多驚天動地的花樣來。
城里長大的八零后,天生都是創造型消費者,互聯網與計算機就是為他們定制的。倒霉的就是我們這些半大不小的人,為什么呢?因為既不年輕,也還沒有老到什么都可以不管。社會也為我們定制了禮品,那就是“轉型升級”——向年輕人轉型,向下一代升級。這么一說你就明白,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產品及服務提供者與市場需要之間的矛盾,是時代劇變將原有社會結構撕裂開來后的一個縮影。
所有的孩子都是好乖乖、所有的產品與服務都有人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大眾消費市場開始分裂為小眾化和定制化。未來的消費市場,必定是萬花齊放、萬家爭鳴,每個人都會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別再說會獎市場是B2B的,跟C不一樣,實際上我們所有人服務的對象都是活生生的人。
我們對定制化并不陌生,因為我們的會議與獎勵旅游產品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帶有很強的“定制化”味道,因為沒有一個會議、活動可以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那個“定制化”屬于過去,人們真正想要的是面向未來的、帶有強烈時代色彩的“定制化”,那里面充滿著時尚、快樂和人文情懷。
定制化并不可怕,一是因為定制化需要一個過程,二是定制化的根基是大眾化、分眾化。已經有了大眾化產品與服務的基礎,加一些個性化的元素,就可能成了他們餐盤中美味而可口的定制化菜肴。
你說會議與獎勵旅游的定制化該怎么玩兒?且聽下回分解
。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