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PEC會議之前,帶買家到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去考察,會議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再三叮囑:不要拍照!尤其不要把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去,否則問題很嚴重,已經有人因此惹了大麻煩。分享的沖動如此強烈,以至于需要動用法律手段來加以限制。今天早上聽羅輯思維語音播報,說的也是這檔子事兒。話說兩個人撬了人家的車門,偷了里面的錢包。哇,一萬多呢!攤在床上,一大片,大喜,遂與之合影并在網絡上分享。結果呢?警察知而擒之。羅胖子評論說,安全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為了分享連基本的安全都不要了,可見分享的沖動是多么難以抑制。
人類分享的沖動與生俱來,但只是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群體性的分享才真正成為可能。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吃飽了飯而且感覺安全之后才會去琢磨別的事兒。人們為什么要分享呢?是為了贏得更多的尊重?結交更多的朋友?還是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答案或許是其一,或者兼而有之。由此看來,分享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征。
移動互聯時代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通透性的大幅度提升,而社交媒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分享,打破了人們生物體感知的時空界限,讓很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充當了我們的耳目。當然,我們也都成了他人信息獲取的來源。信息通透了,決策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幅提升。
過去,商業信息的傳播只能通過主渠道——廣播、電視、報紙等來完成。現在不同了,最大的傳播力量來自民間,來自手握智能手機的大眾。通過主渠道傳播需要花錢,而大眾分享則是“有錢難買我愿意”。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會議產業大會(CMIC2014),社交媒體的分享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會后我看了朋友圈內的分享,在參會的朋友中,分享數量最多的是會獎公司一個朋友,兩天時間發了近50個,最少的也有2-3個。這樣下來,CMIC2014 差不多3000人的規模,總的直接分享數量應該不低于幾萬個。這是一種不容低估的傳播力量。
關于社交媒體的分享是否具有商業價值的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我們眼下需要探討的是,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來提升分享的效率和效果。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 要有視覺沖擊力。分享的主要手段是拍照,而吸引人們拍照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創造視覺沖擊力。以CMIC2014為例,開幕會議、歡迎酒會、酒店與會議局交流餐會、展示與洽談現場等,其中的設計、布置、演出等,在色彩、造型、創意等方面都有很棒的視覺效果,因而也是手機拍照與分享最集中的場合。
二 要好玩兒。好玩兒的東西最吸引眼球,尤其是那些互動性強的、動感十足的東西。
三 要有意義。對于很多有意義的內容,人們感興趣也熱衷于去分享。
那么,創造良好分享的工具有哪些呢?
一 聲光電手段。技術工具是創造視覺沖擊力的核心來源之一,很多有趣的東西也都與此有關。
二 形象設計。新穎時尚的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體設計、活動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等,都有很好的傳播價值。
三 內容。好看的外在設計吸引的是人們的眼球,而有價值的內容打動的則是人們的內心。
除此之外,良好的社交媒體分享還需要現場技術條件的支持,包括足夠的WiFi、良好的燈光、會議現場較高流明度的投影等。如果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經過精心設計的分享內容,也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不過,提供的內容一定是即時的,過期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