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道
去年年底刮起的新會風,著實給我國的會議工作者、會議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于會議及會議市場的一系列思考,比如會議的本源是什么,中央的精神與會議市場有何關聯,中國會議市場的發展方向是什么,中國會議工作者、會議產業在國家及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等。我想與大家探討一下最后一個問題。
春節過后,大連百奧泰國際會議公司梅曉丹先生來電話說,他去了一趟澳大利亞,參加了業界的一個規模很大的活動,期間還受到新西蘭會議局的邀請進行實地考察,交通工具是新西蘭政府部門專門安排的直升機。中國會議公司負責人在西方國家受到了很高的禮遇,這讓我們感覺多少有點意外,但更多的還是欣喜。近些年來,中國會議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國會議工作者與會議產業的地位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發達國家,掌握會議決策權的會議策劃人、專業會議公司負責人等常常是地方政府相關領導人的座上賓,而在我國這種情況才剛剛開始出現。
會議是政府、社團、企業開展工作的基本手段之一,這一點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專門從事會議策劃、運營管理和服務的人(會議工作者)在發達國家被稱為“會議專業人士”(meetings professional)。作為會議產業發展中的支撐性力量,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尺之一。會議、會議產業及會議工作者社會地位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是簡單工具階段。會議,作為群體交流的方式,古已有之,只不過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由于會議規模小,數量少,組織形式也比較簡單,不需要通過穩定的市場交易形式來完成。這一階段會議組織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一些簡單的服務——端茶、倒水、擺椅子等,還談不上策劃與運營管理。簡單的工作內容決定較低的社會地位。
二是會議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會議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增大,會議承載的內容越來越多,會議的組織形式開始趨向復雜化——會議作為一個新的產業形態開始受到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會議開始進入產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隨著會議市場的發展,會議策劃、運營管理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會議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也隨之逐步提高。這一階段存在的問題是,會議與會議產業的價值還沒有得到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這也是目前我們所處的階段。
三是會議產業穩定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會議市場發展的基本支持要素已趨于穩定,會議產業鏈各方的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會議與會議產業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會議工作者”已經發展成了“會議專業人士”,會議工作者的職業價值感進一步增強。
第一階段經歷的時間很長,第二階段只是一個過渡期,第三階段是終極目標。發達國家會議產業發展經驗表明:會議工作者,無論從事的是會議策劃、會議運營管理,還是會議技術、會議服務等,都很有價值,都會受人尊敬。
打開手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