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觀點:不要再低看自己
多少年來溫飽導向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習慣于抬著頭看洋人。抬頭看人的視角一定是有偏差的,反倒是我們一直仰視的對象看問題更為客觀。最近看了幾本書,西方人寫的,其中的很多觀點對于“糾正”我們偏差的視角有幫助。
一本書是China‘s Super Consumers(中國的超級消費者),其中講到“關于中國的粗魯游客的真相”。作者說,2013-2014年,媒體上有很多關于粗魯的中國游客的報道。從某個方面來看,這與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國消費者的情況類似,那時的美國人開始去國外旅行,他們說話大聲,衣著浮夸,在文化、飲食和語言等方面,被世界各地的人們認為很野蠻,是“丑陋的美國人”。誰都有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的經歷,看到新奇的事物有些激動,難以自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作者說,自己的觀點和很多評論家一樣,并不認為中國人在海外時的表現比別的群體差。
另一本書是David Popenoe的《社會學》,他在書中詳細論述了炫耀性消費問題。他認為,炫耀性消費絕不是中國人特有的,它是人類社會特定階段的共同愛好——剛剛獲得巨大財富的人試圖通過炫耀性消費來表明他們新的地位。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炫耀性消費時期,而且炫耀的級別一點都不比其他任何國家低。不過,炫耀只是階段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炫耀的程度會降低,但通過奢華性消費的“階層符號”來確立自己較高社會地位的努力,將永遠不會停止。
人性是相通的,你內心里高尚的或者齷齪的想法,別人心里其實都有,只不過你沒有努力去發現而已。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也是大致相當的,吃不飽飯時的狼狽樣子以及三代人富足之后可能變成貴族的基本邏輯,適用于所有國家及種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