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厭舊的本性總是讓我們不停地尋找新話題,放下老話題。實際上,仔細琢磨,不管是新話題還是老話題,談論的都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基本問題,老話題很難真正老去,新話題也新不到哪兒去。新的一年開始了,看看這些老話題到底還有沒有新的生命力。
會議020過時了嗎?
“020”就像時裝一樣,處在興頭上的時候,誰都想穿上秀一秀,即便走不到T臺上,引得萬眾矚目,也得跑到現場,瞪大了眼睛看個究竟。如今“020”的話題,就像過了季的時裝,只有在邊緣市場才能看得見。然而“020”涉及的實質性內容真的過時了嗎?現在的生活與未來的工作難道就不需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了嗎?想想看,自從有了互聯網,人類社會就開始走到線上,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人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線上生活??扇祟惢蛑械纳飳傩耘c社會屬性又決定了我們是一種只有在線下才能夠生存、繁衍并獲得發展的動物。說白了吧,線上和線下,就像我們生活中的白天和黑夜一樣,只有交替,沒有選擇。
再看看會獎旅游業——我們這個賴以吃飯的行業吧。還是從生活和工作兩個方面來說,先說生活——我們的從業者朋友們,沒有一個不是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積極接納者;可工作呢?睜大眼睛看一看,在全球或者全國范圍內,幾乎沒剩下幾個行業會把互聯網及最新科技扔在一邊,仍然依靠密集的線下勞動來解決行業運行的核心問題,而我們卻赫然其中。
會議020,前面的花拳繡腿只是序幕,真正的好戲還沒有開始,咋就能這么輕易結束了呢?
創新只是用來談論的東西嗎?
要說老話題,沒有幾個能夠與“創新”相提并論。2016年的第九屆中國會議產業大會又把這個老話題重新扒拉出來,折騰了一遍。誰都知道,創新對于商業運行有多么重要,可真正能把它當成日常工作內容的人又是那么少。會獎旅游業這么多年,基本上是在走老路,僅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把“創新”當成談資比把它變成實際行動來的要輕松得多。
前段時間看了馮侖的一段視頻,采訪的是西安的雕塑家任軍,這位藝術家對于創新的見解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說,大家在說到創新的時候,總是說那些高科技、人工智能等又高又大的東西,它們實際上與一般性的創新沒有關系,那不叫創新,叫前沿。真正的創新是什么呢?就是把眼下的事情做得再好上一點點,把花生米煮得再香一點,把事情再做得細致一點點。
這樣理解創新還真不錯,那就把“創新”這兩個字從墻上撕下來,變成工作計劃里的幾個步驟,變成周末考核的具體內容。這樣的話,我們就完全有可能很快享受到創新帶給我們的快樂。
會議體驗的理論對于實踐沒有幫助嗎?
“體驗”這個詞兒不算太老,但也算上什么新創造。這幾年我一直在嚷嚷什么會議體驗,可響應者并不多。一個朋友說,會議體驗是很好,可很難應用在日常工作當中。說得不錯。那么,靜下心來想一想,會議體驗與我們的工作就那么遠嗎?
這些年經常參加業界組織的各種活動——不同的活動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有的很有氣氛,很有感染力,讓你愿意花費精力投入進去;可有的活動卻不是那么回事兒,一到那兒你立刻就會發現,實際的場景與主辦方希望達到的目標存在差距。我舉兩個例子:
糟糕的視聽。上次參加一個活動,人很多,講者也很用心,可投影儀效果實在太差,坐在后排根本就看不見。這還不說,麥克風和音響的質量也不像樣,聽起來淡薄而無力。會議開始沒多長久,后面就想起了呼嚕聲。我在想,千萬別怪人家睡大覺。我們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錯誤——投影儀模糊,聲音分叉。糟糕的視聽設備、過于寬大的會議空間、講者與聽者間過遠的距離等,都會給參會者帶來不良的體驗。
不恰當的氣氛營造。一個慶典及發布活動,現場的氣氛應該是積極、熱烈、隆重、高潮迭起——這就需要組織者在場所選擇、視聽規劃、現場設計與布置、流程策劃、節奏控制、演出烘托、主持人氣氛營造等一系列體驗及運作上下功夫。而我們的有些活動,現場完全沒有那種感覺,而是低矮的宴會廳、昏暗的燈光、缺乏穿透力的音響、節奏緩慢的演出、拖沓的流程、缺乏創意的主視頻、半天還沒有進入到主題的主持人等。錢也花了,時間耽也誤了,主辦者想要達到的效果,卻沒有能夠實現。
凡是會議及活動都要有投入,有投入就想得到良好的投資回報(ROI),不管是給自己做活動還是給客戶做會議,離開了愉悅的會議體驗,ROI就無從談起。
我想,即便是“會議體驗”這個詞兒過段時間沒人說了,它所傳達的現代服務業應該給客人帶來正面價值的積極精神,將永遠不會失去光彩。